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敏 文/摄 通讯员 张姬雯 报道组 郑晨) 初春时节,寒意未消,但春天的美味珍品——羊肚菌已迎来丰收季。2月22日,记者走进柯城区航埠镇新山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只见一朵朵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菌垄上,长势喜人。
“今天是我们基地今年的首次采摘,目前的订单大多来自老客户的线上预订,只能满足少量供应。”钧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邵胜拎着桶穿梭在大棚中,手持小刀小心翼翼地采收着羊肚菌。在另一边的打包区域,采收后的羊肚菌被装成500克一盒,等待发货。
邵胜介绍,整个基地占地70亩,搭建了80多个大棚。与去年相比,种植技术的进步使得羊肚菌的种植密度显著提高。然而,近期低温天气对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预计亩产约150公斤。此外,由于今年种植时间较晚,羊肚菌的采摘时间相比去年春节前的上市时间有所延后。目前,羊肚菌的市场价约每公斤200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市农业农村局特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衢州是省内最早探索羊肚菌种植的地区之一,种植面积高潮时达5200亩。然而,由于周边江西等地土地流转费较低,吸引了部分种植户外移,当前衢州市内的种植面积已缩减至1600亩。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常山、衢江、开化等地,平均亩产达150多公斤,最近,种植基地的羊肚菌已陆续进入成熟期。
“我们基地的羊肚菌采收期从2月开始,持续至3月底或4月初。采收结束后,部分田块将种植水稻,从而实现一地多收。”邵胜表示,这正是对柯城区大力推广的“稻+”轮作种植模式的积极响应。该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单一水稻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还充分利用了冬季闲置的农田,同时克服了食用菌连作障碍。此外,将菌渣还田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羊肚菌与水稻的互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