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花开时节 遇见有力量的她
相关数据显示,在旅游行业,女性从业者占比远超社会平均值。在这个强调服务、强调体验、强调惊喜的行业,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她们赢得了更多掌声,成为旅游行业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到了几位资深女性旅游从业者,她们的故事像一杯杯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
徐晓彬带领团队让创意无界
在蜿蜒的海岸线上,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内奥帆中心的白帆如诗般舒展,这座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生的城市地标,如今已蝶变为5A级旅游景区。回顾这座奥运场馆的转型过程,一位女性的身影清晰可见——她就是青岛旅游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晓彬。
“管理不是刻舟求剑,而是同舟共济。”总结近17年的管理经验,她写下了4个字:刚柔并济。
“柔性管理不是妥协,而是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造价值的支点。”在5A级旅游景区创建攻坚战中,徐晓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象为看得见的服务标准。当物业团队面对卫生间改造难题,她启发他们“当你带着孩子如厕时是什么心情”。团队茅塞顿开,最终,《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海洋风情下的绿色智慧厕所》成为2024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十佳案例之一——“绿植掩映的文化墙上,奥帆记忆与便民设施相映成趣,连纸巾盒角度都经过了人体工学测算。”
徐晓彬将“柔性基因”植入管理链条。当团队为游客中心改造方案争论不休时,她连续3周组织“星光座谈会”,让基层员工与管理者围坐畅谈。“那天暴雨突至,保洁大姐说起游客避雨动线设计上的疏漏,我们连夜修改了全域导览图。”徐晓彬看着团队合影回忆道。座谈催生出《景区物业服务基本规范》《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物业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更让青岛奥帆中心的第三卫生间成为经典案例。
作为徐晓彬团队中的干将,青岛旅游集团旗下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杨箫对柔性管理有新的理解。
从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到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这位80后带领“青会飞鸿”服务团队接待了多位国际政要。在她们手中,传统国宾服务有了柔性表达,为某国贵宾设计的可拆卸的珍珠贝雕伴手礼,用崂山绿茶制作的分子料理甜品,都是她们的心意。“服务不是程式化的表演,而是心有灵犀的对话。”秉承这种理念,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捧回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青年文明号、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近百项。
杨箫还是“三八红旗手集体工作室”的带头人。近几年,工作室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将胶州剪纸、即墨老酒“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等山东省级非遗技艺融入设计环节,还研发了峰会国礼、上合国家甄选、场馆IP吉祥物等8个系列近160种文创产品,受到游客欢迎。至今,杨箫的手机里还存着徐晓彬的短信:“要让每场会议都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要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点。”95后酒店管家王璐制定了“海洋气候客房服务指南”,00后救生员林悦设计出“潮汐安全手环”,这些来自一线的智慧通过柔性管理机制汇聚成河。2024年奥帆景区挂牌5A级旅游景区时,评审专家特别点赞的“海上安全预警系统”,正是由7个基层岗位的27条建议汇聚而成的。
在青岛奥帆博物馆的弧形穹顶下,95后讲解员薛巧慧正在讲述全新改版的《帆都故事》。当她用说唱节奏讲述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惊险刺激时,年轻游客们不由屏住了呼吸。“传统讲解词像说明书,我要把它变成电影剧本。”这个扎着马尾的姑娘,正是柔性管理培育出的“新生代”。从普通讲解员到山东省五一巾帼标兵,薛巧慧刚刚当选为共青团青岛市第十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而她的背后,是徐晓彬“人才保留计划”的管理艺术,这项计划推动“青会合韵”团队在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3项金奖。
夜幕降临,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内的灯塔划破海雾,照亮正在调试的“海上剧场”。徐晓彬站在延伸入海的观景平台,眼前是跃动的全息投影秀。“文旅产业的升级,本质是人的升级。”她说。
从柔性管理到硬核实力,从匠心传承到青春创新,徐晓彬与她的“娘子军”们,正以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开拓新天地。(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肖相波 左图为徐晓彬,中图为杨箫,右图为薛巧慧)
尹智君用一碗茶讲中国故事
“来了您呐,客官里边请!”在位于北京大栅栏繁华街市的老舍茶馆门前,店小二响亮的吆喝声让不少游客闻声而来。
一进入古香古色的老舍茶馆,瞬间就被拉回上世纪的老北京城。看一出好戏、听一场相声、品一壶好茶、尝特色美食,体验糖画、皮影等非遗项目,已经成为游客来到老舍茶馆的必打卡项目。
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智君是老舍茶馆的“二代掌门人”,近日,她向记者讲起了茶馆初创的故事。“1979年,我父亲尹盛喜辞去‘铁饭碗’工作,带领20多名待业青年,在大栅栏的前门大街支起了京城第一家茶摊,售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1988年,老舍茶馆建立,父亲提出‘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理念,把很多年没有登台的艺术家聚集起来,为市民提供了接地气的文化体验场所。”
2003年,尹智君接手茶馆,在她的带领下,老舍茶馆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转型和创新发展,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制定了服务标准,涉及茶水冲泡方式、茶席布置等,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店面从700多平方米拓展至近4000平方米,打造了茶、戏、餐、礼四种业态。“如今,茶馆汇聚了老北京野茶馆、书茶馆、清茶馆等六大传统茶馆形式,融合了京味儿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食文化,成为京味民俗文化体验空间。”尹智君说。
尹智君一直记得自己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无论如何变化,要将父亲坚守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像大碗茶摊仍保持两分钱的价格,这是老舍茶馆的一份初心、一种信仰,要向更多游客展示京味文化。”尹智君说。
“我们将文化元素融合到每一个空间、每一场表演中,实现一步一景,让客人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获得‘意料之外’的惊喜。在茶馆中,我们用微缩面人还原的老北京糕点铺、笔铺、乐器铺,每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我们还从1000个碗里挑出了32个大碗,做成扬琴式的大碗茶琴,每晚配以二胡、琵琶等乐器,进行大碗茶琴表演。如今,这些项目很受客人喜欢。”尹智君说。
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茶馆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接待了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元首政要和近千万中外宾客。在尹智君看来,老舍茶馆不仅是一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窗,一张红墙下的京味儿文化金名片,更是一座联结中外友谊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彩虹桥。
“到茶馆品茗、看演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有时外国宾客端着盖碗茶看戏看入迷了,茶洒了一身;有时他们小吃吃了一盘又一盘。也有外宾是参加完重要宴会过来的,这里成为他们放松身心的空间。中国茶带有一种独特的‘气度’,带给大众的文化滋养是润物细无声的。”尹智君说。
每一次对外国宾客的接待,都凝结着尹智君和同事的巧思。“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新意。观看身着宋代服饰的工作人员制作茶百戏,体验捏哪吒面人、制香,观看京剧、木偶戏……活动安排是根据客人的喜好定制的。我们还会提前了解各个国家的生活禁忌,制定细致的工作流程,安排工作人员彩排,每张桌子配哪种类型的花都会仔细考量。”
女性管理者的细腻与智慧在尹智君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她时刻关注着不同群体的品茶喜好。“服务外国宾客,我们不仅会端上传统的茉莉花盖碗茶,还会准备一份养生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口味选择。推出‘七日心情茶’,周一至周日,分别对应‘开启、和气、万物生、平静、绚丽、顺意、禅心’等不同心境,契合年轻人追求小众与独特的心理。女性客人在意体验感和美感,我们推出了玲珑下午茶,糕点也会做成小份,让她们可以品尝到更多种类,同时,把茶叶和鲜花结合起来,冲泡的过程能看到花朵绽放。”尹智君说。
采访中,尹智君多次提及创新。“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以茶为媒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比如,在开展研学活动时,我们会告诉小朋友盖碗茶怎么喝,坐姿应该怎样,如何给父母敬茶,带他们看京剧,讲解关于脸谱的知识等。我们还设计了关于老舍先生的一系列活动,比如讲解老舍生平、剖析作品,对其话剧中的人物进行演绎等,让孩子多维度感知文化的魅力。”
今年,尹智君已经有了新计划。“我们会设计56个民族的非遗茶体验,邀请手艺人到茶馆进行场景化展示,让更多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把传统文化呈现好、把文化软实力展示好。”尹智君说。
尹智君认为,在茶馆行业,女性的韧性以及她们在运营管理上的扎实与细致,都具有独特优势。“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领域和维度中深挖文化内涵,设计更多体验性场景,讲好中国故事。”尹智君说。(中国旅游报记者 唐伯侬)
邹明华
将蓝冰变成浪漫“顶流”
阳光下,晶莹剔透的大块蓝冰折射出水晶般美丽的颜色。看着游客在蓝冰上穿梭,体验独特的冰雪乐趣,一位身着深蓝色羽绒服、手持对讲机的女士站在一旁露出了笑容。
她就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蓝冰景观的总设计师邹明华。作为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她用3年时间将这片天然蓝冰从“小众秘境”打造成“浪漫地标”,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坚韧,让冰雪有了温度。经她打造的旅游新场景,充满了浪漫氛围和人情味,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打卡胜地。
起初,蓝冰还只是摄影爱好者口中的“小众景点”。“那时蓝冰藏在深冬的湖面角落,美却孤独。”邹明华回忆道。2021年,她提出“以冰为媒,以情塑景”的理念,为蓝冰与净月潭的游客接上了信号。
“蓝冰的形成源于净月潭的优质水质与极寒的气候。净月潭水质清澈,浮游生物少,蓝光波长较短,在冰层里更容易散射开,由此冰块就呈现出了美丽的蓝色。”邹明华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提炼出“纯真永恒”的情感寓意。2024年雪季,在她的主导下,净月潭3000立方米的蓝冰变身“蓝冰爱情海”“心心相印”两处景观,蓝冰成为浪漫爱情的见证。
回想起去年12月采集蓝冰时,凌晨时分,零下30℃的冰面上,邹明华与采冰队带头人吕孝成“并肩作战”。每块冰长1.6米,重达数百公斤,需要精准切割、小心运输。“冰块边角稍有磕碰便无法使用,我们必须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珍惜大自然的馈赠。”邹明华说。
对于蓝冰的开采,邹明华是严谨的。“我们严格控制采冰区域,确保不影响潭水生态循环。每一块蓝冰都是净月潭的情书,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封情书被更多人读懂。”邹明华说。
3年来,邹明华推动采冰流程标准化,确保每年3000立方米的蓝冰高效利用,为景观建设奠定了基础。
“女性天生敏感,有丰富的情感,这促使我们更希望策划出有温度的旅游产品。”她引入了“冰封玫瑰”艺术装置,将鲜红的玫瑰封存于蓝冰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邹明华的创意不仅于此,她还在“蓝冰爱情海”旁设置汉服与宇航服租赁点,满足游客对“古风诗意”与“科幻大片”的多元拍摄需求。
考虑到结伴出行的女性越来越多,邹明华在热门打卡点设置了“闺蜜自拍角”,提供补光灯与道具伞,满足她们的合影需求。她还带领团队策划了“冰雪女神挑战赛”,通过集章打卡兑换蓝冰丝巾、香氛礼盒等方式,让游览体验充满仪式感。
邹明华的愿景不止于网红打卡,她深知,景观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文化赋能。今年年初,她联合非遗传承人开设了冰雕DIY工坊,让游客亲手雕刻冰玫瑰,将冰雪艺术作品带回家。在她的主导下,蓝冰区植入了AR互动装置,让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此外,她发起的“净月女性旅行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类分享展示活动,将蓝冰打卡者转化为高黏性社群成员。俱乐部成员李女士感慨地说:“在这里,冰雪不仅是风景,更是连接女性的纽带。”
“三八”国际妇女节临近,邹明华送上祝福:“净月潭的冰凌花即将盛开,祝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像净月潭的冰凌花一样傲然挺立,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刘冬雪 中国旅游报记者 刘玉萍)
刘春荠梦想是做百年企业
这几天,南昌银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银彤)董事长刘春荠忙得连轴转,接连参加了好几个业界研讨会。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让她兴奋,但同时又生出了几分感慨。“29年前,我成立了南昌银彤,当时23岁的我,还没成家便担起了养活一大家子的责任。”她说。
29年间,南昌银彤从最初以代售火车票、飞机票起家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涉及国际旅游、商务考察、会议会展、女性创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大企业。刘春荠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包容和不输于男子的果敢与毅力,带领企业前行。
“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是我自己招来的,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公司40多名员工中,工龄20年以上的占1/4。我一直努力给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刘春荠认为,让员工安心工作是她的首要责任。
南昌银彤有一项坚持了20余年的制度——“裸心会”。每隔一段时间,刘春荠就会抽出时间和每位员工谈心,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在公司的茶室里,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喝茶聊天。
“裸心会”上的刘春荠,会和“妈妈们”交流带娃的经验,会和年轻人聊当下最流行的“梗”,和他们一起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她还会把近期自己的一些感悟、对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她希望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让大家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有真正了解了,企业目标才会成为员工的个人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1月才加入公司的00后廖冬梅第一次参加“裸心会”,提出的意见就被采纳了。她高兴地说:“公司这么重视新员工的建议,让我挺开心,我喜欢在这样的企业工作。”
29年间,刘春荠一直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女性管理者,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企业成立之初,她就发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敢向她求助。“于是,我积极倡导全民皆为营销负责人,其实就是要灌输给员工一个理念,我们都是为客户服务的。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深挖潜能的过程,你应该感谢对你提出问题的人。”
在同事眼中,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刘春荠是一个像风一样的女子,永远精力充沛、乐观向上。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她心中有一个梦想——“要做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带领团队一步步夯实基础,“只要根基足够牢、思想足够正,时刻保持一种学习和探寻的力量,企业就不会倒。是企业在成就员工吗?我觉得不是,是员工在成就企业。只有一批具备服务意识、有主人翁责任感的员工,才有可能撑起这样一个企业。”她说。
“她就像一架战斗机,我们需要跑起来才能跟上她的步伐。”南昌银彤的老员工孙艳说。(中国旅游报记者 赵 垒)
编辑:徐晓
审核: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