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城南新区
泗洪智能化生产
洪泽湖湿地鹭舞景如画
泗洪县朱湖镇画意乡村
泗洪尾水湿地公园
□ 孙林 曾祥海 胡凯旋
“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确保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蛇年伊始,泗洪县委书记杨云峰在全县改革创新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发出接续奋斗拼发展、干字当头抓落实的强劲动员令。聚焦“改革”与“招商”,2025年泗洪县将以改革创新之“立”、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刚刚过去的2024年,虽充满挑战,但泗洪稳坐百强榜。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创新型企业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交出了一份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粮食产量稳居全省县级前三,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亿元,“湿地之都,水韵泗洪”的城市品牌不断擦亮,交出了一份实干为民的群众幸福答卷。
坚持项目引领、集群带动,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首次突破800亿元、600亿元,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县第三个百亿级产业。新投产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80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县完成工业税收29.86亿元、增长14.85%。新改建高标准农田6.94万亩,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前三,获评省耕地保护激励县、全市唯一。签约亿元以上农业项目23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232.76亿元,增幅全市最高。新增“二品一标”农产品10个,泗洪大米入选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品牌榜第28位,河蟹出口量连续19年居全省县级市第一,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0.7%,土特产正在变成“金招牌”。
坚持改革破局、创新赋能,内生动力持续迸发。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实施重点改革任务231项,新增省级以上试点15项。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获评省级自然资源领域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小田变大田”1.43万亩,全省首笔“粮食供应链贷”在泗洪落地。盘活低效用地再开发2080亩,获评省级土地执法模范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总数达182家、全市最多。获批省级研发机构5家,新增省智能车间4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25家。斯迪克获批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全市唯一。创新“营商110”有奖举报、扫码入企、重大行政处罚双报备、终身帮办服务等机制,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7万户,企业在泗洪更加愿意投资、乐于兴业。
坚持内外兼修、协调并进,城乡面貌精彩蝶变。全面推进园林绿化4大类18项重点工程,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濉汴河生态改造提升工程获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新增小区、单位、公园电动自行车充电口3.3万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个、惠及居民1万户,完成18个易涝点整治。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14个村居入选全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西南岗片区帮促项目42个、总投资24.22亿元。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和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3.1%。完成退圩还湖2万亩,老濉河等3条河湖获评省级幸福河湖。湿地“管护养”工作机制获评全省十佳案例,湿地保护区鸟类增至234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幸福可感可及。搭建“洪创共享”平台,推出零工市场和驿站,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亿元,支持自主创业5350人。新增养老保险参保1.6万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55亿元,获评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先进集体。新增学位4000个,全县高考一本达线率、中考总均分分别连续两年、四年蝉联全市第一。新改建村居卫生机构8个,西南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新建1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年”行动,信访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2025年,泗洪县将锚定“四大定位”和“多占份额、多进位次、多作贡献”目标追求,聚焦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两增三创”,加快建设“四个泗洪”,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泗洪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市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张连华 陈少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