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以文字烛照生活长路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文字烛照生活长路

——赵晓梦散文集《缓冲地带》阅读札记

《缓冲地带》书影

□丘文桥

《缓冲地带》是诗人赵晓梦暌违20年后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包含《还有光》《在路上》《生活家》《创作谈》《答问录》5章,收文44篇,赵晓梦在写景状物、行吟拾遗、创作答问中,以诗情洞察人性幽微,以文字烛照长路,表达了作家对复杂世界的深刻体悟和反思,集中散文随笔有翻阅历史风云的诗情抒写,有对故土亲情的深情呈现;有在路上的诗性扩展,也有人在江湖的法无定法。

书名“缓冲”二字,既是物理空间的隐喻,亦是精神世界的自况——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赵晓梦以诗人的名义选择以随笔为媒介,搭建一片让思想沉淀、情感舒展的“中间地带”,这一片地带有作者静下来的深思,也有旁观世界的勇气和力量,既有路上所见所闻,也有静默思考,包括了人生际遇、文学意义。正如他在《丽江杂记》里说:“诗意总在民间的衣食住行,而不是在喧哗的尖叫声中”,这种着意“民间”并非逃避,而是以谦卑的姿态凝视生活的褶皱,于细微处挖掘人性的深刻意蕴,用文字烛照生活,着力书写“缓冲地带”里作家独有的体悟。

散文集《缓冲地带》是以文字为灯火、照亮生活长路的赵晓梦的沉思录。他笔下的“缓冲”既是方法,亦是目的:通过放缓脚步,将目光投向被忽视的日常,从一碗“伤心凉粉”的“美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地理之间,甚至人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辛辣滋味中钩沉客家人的迁徙史,在时间与生命的夹缝中点燃灯火,在嘉陵江小三峡的浪涛里寻找与故乡的和解,甚至借“一部车”的寓意叩问游历,又通过俏皮的笔触去化解如人生所同的尴尬。如与书名相同的创作谈《缓冲地带》里说“人在大地的身影,尽管在鹰的翅膀下渺小无比,但我相信祖先们从未停止脚步,无论是往前走还是往回走,他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家园、理想的栖息地”,就是这种写作姿态,既是对快节奏生活的抵抗,也是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每一个平常生命的生长与消逝,都值得诗人去关注去体会去抒写”。

响应了随笔的本质,赵晓梦的散文又具备了向内的非虚构,真实的力量与思想的锋芒相互交叉、映应,在《我曾经是个文学青年》中,他毫不避讳地坦露文学路上的迷惘与坚持,甚至直言:“文学青年”的身份标签从未褪色,反而成为贯穿一生的精神底色。这种真诚,让他的文字更具锐利与温情。他在《我为车狂》《悲惨股民》等篇目里既敢直面历史烟云中的宏大命题,亦能解剖自我成长中的“青涩与糗事”。赵晓梦从一道地方美食切入,通过实地踏勘与文献考证,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客家文化的流变、川剧的缘起等多重历史线索编织成一张密实的文化网络。他追问:“为何这场移民运动被称作‘填’而非‘移’或‘迁’?”这一字之差,既揭示了权力话语对历史叙述的形塑,也暗含了对边缘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情。这种以小见大的笔法,让散文超越了“风物志”的局限,成为思想交锋的场域。诸如《伤心凉粉》体现出来的写作方法其核心在于以真实为底色、以思想为筋骨,在赵晓梦的散文里体现得比较充分也非常典型。

也正因此,赵晓梦的散文具有鲜明的地域美学特征。他以巴蜀为原点,将笔触延伸至历史、民俗、建筑、自然等多个维度,构筑起一张“纸上旅行”的文学地图,赵晓梦地域美学的诗意构筑,就是从巴蜀延伸到读者内心的文学地图。赵晓梦在《明轩记》《一纸码头的云烟》等篇章里,实现了文学与文化、情感、生活的亲切连接。在《明轩记》中,他通过安仁古镇的民国公馆,解密建筑背后的人性密码:“建筑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性与品格。”这种观察既是对历史的透视,亦是对当下的讽喻——当现代人热衷于以浮华装修标榜身份时,赵晓梦却以“夕佳山大院”的质朴命名,呼唤一种返璞归真的文化自觉。这种呼吁又是柔和的、诗意而不偏执,读来轻松、走心。

《缓冲地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还在于其打破了传统散文的单一叙事维度,以“复调”结构呈现文字与生活的丰盈填充。书中既有行走天涯的豪迈,亦有家庭琐事的温情。赵晓梦在《与女书》中记录与女儿的相处点滴,将父爱凝练为一句:“你是爸爸写了这么多年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这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笔触,让硬朗的文学骨架包裹着柔软的赤子之心。在《路上拾遗》中,他坦言:“一次远行,就是一次解脱——解脱城市的繁琐,解脱一支烟一杯酒的无聊与虚伪。”这种“解脱”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通过“缓冲”重新校准生命的方向。赵晓梦的散文以中年人生的困惑与觉醒为重要主题,这种真诚的自我暴露越发能够引发读者共鸣。

作为诗人,赵晓梦的散文便天然带有诗性基因,他擅于将诗歌、小说、史料等跨文体元素熔铸于散文创作。在《广岛家访》中,作家向读者展示思辨性书写,让散文超越了抒情传统,成为兼具智性与批判性的思想载体;《一纸码头的云烟》《一张纸的光》等,内蕴丰沛诗意饱满,而文本中虚实交错的叙述、意象的密集铺陈让诗意的语言贯穿全文。

《缓冲地带》是一部以缓冲为舟、以文字为楫的渡心之书。赵晓梦通过向内的非虚构与诗性的延展,面对历史与当下、自我与他者、地域与世界的张力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文学路径。他笔下的“缓冲”,以文字烛照生活长路,对生命礼赞,映耀时代精神,不断在“缓冲”的间隙中与时间和解。正是这种以灯火般的文字,照亮了生活长路上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读者停下脚步来阅读、思考,或许这就是赵晓梦《缓冲地带》的文学价值。

(赵晓梦散文集《缓冲地带》,2024年10月,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丘文桥,系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以文字烛照生活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