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济南钢城巧借“改革之力”建设产兴民富“实业之都、幸福新城”

转自:新华财经

2024年,济南市钢城区注重“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精神破解难题,以改革办法提升成效,创出了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先进经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

共争取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10个、山东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等省级试点15个,交出了一份创新奋进、改革制胜的优异答卷。

以改革为先导抓主业,加快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

聚焦精品钢产业抓改革。钢城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聚力发展精品钢和上下游相关产业,着力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支持保障宝武对山钢济南基地110个一体化支撑项目,累计创效超3亿元。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50余项,新产品比例达到28%。

聚焦项目深化抓改革。钢城区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强化项目储备、招引、开工、纳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机制,高质量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工作。共谋划储备项目262个、总投资1301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项目22个,10个省级、22个市级、89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

聚焦创新驱动抓改革。钢城区统筹企业、项目、平台等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2家,3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以改革为动力调结构,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提档升级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工业强区”的重要支撑。钢城区积极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实施地方企业“老树发新枝”项目53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品牌企业34家。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针对服务业发展短板,钢城区把服务业作为重点攻坚任务,实施服务业发展集成改革,推动服务业提优补短,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洽谈引进京东数智物流产业园、京东商城线下体验店等服务业项目47个。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育种育苗、精深加工、物流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涉农项目19个,构建“接二连三”农业全产业链。

以改革为抓手补短板,加快增强区域发展能级

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城市更新上补短板。立足城市建设起步晚、欠账大的现实状况,确立“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目标,完善城市更新推进机制,一批困扰多年的难题在改革中逐一被破解。加快推进“经营性”城市更新,城子坡片区18个项目开工建设,入选第二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

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在功能配套上补短板。为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瓶颈,钢城区积极探索政企银融资模式。道路建设方面,加大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双泉路改造,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全覆盖。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在乡村振兴上补短板。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钢城区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破解城乡两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泉韵乡居示范区3个,示范村达到93个、占比44%。(朱纪华 李吉双)

深化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在增进福祉上补短板。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得实惠。钢城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积极谋划推出切口小、见效快、可推广的改革探索实践。

创新污染防治机制,在生态环境上补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钢城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完成大汶河干流及10条支流综合治理,省控及以上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5位。(朱纪华、李吉双)

编辑:穆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济南钢城巧借“改革之力”建设产兴民富“实业之都、幸福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