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引发关注,有个别网民借机造谣、煽动负面情绪、售卖保健品。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开展调查后,依法对网民夏某、尹某灯、朱某春等3人予以行政处罚,对网民史某凤、李某、高某等6人予以批评教育。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谣言蔓延迅速,其危害不容小觑。捏造“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谣言,借机兜售保健品,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
这则谣言号称“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数据看似精确,实则荒谬不经。
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80后作为相对年轻的群体,死亡率远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程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混淆了大众视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网民缺乏应有科学素养和辨识能力,盲目相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不法分子利用公众的恐慌心理,借机推销保健品,牟取不正当利益。
对于此类谣言“搭售”保健品的行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已经依法开展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这一举措无疑是对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有力震慑。但是,治理谣言仅仅依靠法律手段还不够,还需要从源头上治理谣言,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辨识能力。
科普教育,是治理谣言的重要途径。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使人们能够理性看待和分析网络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同时,科普教育还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可以通过科普教育,向公众介绍保健品的真实功效和适用范围,引导公众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购买。
作者: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