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佛慈制药
1998年,经中国残联、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你知道吗
戴耳机、熬夜
擤鼻涕、掏耳朵
......
这些常见的行为习惯
如果方式不对
可能会“偷走”你的听力
01
这些行为你有吗?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耳机,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你是不是也会增加耳机音量,来争得一方“净土”?
但这种习惯是非常损伤听力的。
有些朋友喜欢掏耳朵,觉得耳朵里越干净越好。
正常来说耳朵中的分泌物会随着人们的咀嚼运动向外排出,并不需要特别干预。如果用长指甲、棉签、挖耳勺等工具自己抠耳朵,风险还是不小的,并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长时间熬夜、不规律作息,很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脑血管容易处于痉挛,进而导致耳朵处于供血不足状态,就容易引发耳鸣或者突发性耳聋。
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比如同时压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严重可能导致中耳炎,引起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大拇指轻轻地压住一侧的鼻孔,轻轻地用力向外呼气,这时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然后再进行交换。
02
中医护耳有妙招
古人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更是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投影"。
中医认为耳周经络密布,常按揉"耳前三穴"(听宫、听会、耳门)可疏通气血。
耳前三穴是治疗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种以上,通过正确的按摩方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耳鸣、耳聋、中耳炎等多种症状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按摩穴位能够缓解耳鸣的症状,但它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对于严重的耳部疾病还需要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黄帝内经》言:"肾开窍于耳",而"黑色入肾"。
日常可通过食补滋补肝肾,尤其适合长期熬夜、用耳过度者。
古籍《诸病源候论》记载:"耳为宗脉之所聚,劳伤气血则耳聋"。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风寒,同时注意调节情绪。
03
耳聋左慈丸
中医将耳疾归为"耳鸣""耳聋""脓耳"等范畴,其病机与五脏密切相关:
肾精亏虚:如蝉鸣般持续耳鸣,伴腰膝酸软,多见于中老年。
肝胆火盛:突发轰鸣样耳鸣,伴口苦烦躁,常因情绪激动诱发。
脾胃虚弱:耳闷如堵,听力渐降,多伴食欲不振。
心火亢盛:耳痛流脓,常见于急性中耳炎。
在众多护耳中成药中,耳聋左慈丸堪称"标本兼治"的代表方剂。
它的组成就是我们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加上磁石和竹叶柴胡这两味药。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三补三泻,补而不滞。添加了磁石来补肾安神,竹叶柴胡来疏肝解郁。
针对"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型耳疾,表现为耳鸣如蝉、听力渐降、眩晕腰酸、舌红少苔者较为对症。
虽然中医上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耳鸣都是由肾虚引起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因此,用药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突发耳鸣者、耳道病变患者一定要先检查,对症治疗。
(注:本文图源豆包AI、千图网)
(转自:佛慈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