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近日,有江苏盐城游客称参加西双版纳旅游团后,“被关购物店洗脑”“连上洗手间都被盯着”。如此行径,不只是强制购物,而是已经涉嫌非法拘禁。据扬子晚报报道,云南联合工作组拟对涉事地接旅行社、导游以及购物场所做出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强制购物令游客愤怒,也让公众发出疑问,多年来,云南屡屡重拳出击旅游乱象,为何导游、地接社以及玉器、茶叶店经营者依旧顶风作案?不仅西双版纳,很多景区都曾上演强制购物的戏码。上个月,有游客在九寨沟旅游途中,同样遭遇强制购物。
文旅部门第一时间查处涉事旅行社和导游,彰显了打击强制购物的鲜明态度。发现一起理应严查一起,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到病根。低价游的盈利模式不改,强制购物就难以断根;唯有切除病灶,旅游市场才能良性发展。应加大对低价团、强制购物等的监管处罚力度,不能罚酒三杯了事;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游客投诉集中的导游、旅行社和购物商店加以集中整治;另一方面,要尽快破解旅游市场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严禁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招揽顾客,引导旅行社以高品质服务而不是拉人头在市场立足;同时不得将导游薪酬与购物提成捆绑。
强制游客购物,或能给导游、旅行社和店家带来效益,但对地方文旅市场为害深远。各地都在“卷”文旅,别再等着游客举报,才对涉事黑导游下手。没有强制购物等套路堵心,游客开心而来舒心而去,就是当地旅游形象的最好传播,就是当地旅游经济的最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