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3月1日 ,中国北方首个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京津冀(天津滨海)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在天津经开区启动,将为全球数字游民提供一个理想的云游去处、生活港湾和创业热土。
数字游民,指利用数字技术,不受传统工作场所限制,在世界各地自由移动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数字游民数量已超过4000万。
除天津外,云南、浙江、四川、海南等地也纷纷布局数字游民社区建设。将工位安置在山水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些地方将为数字游民提供哪些服务?为何越来越多地区推进对数字游民的“工位装修”工作?
天津启动国际人才港项目
据报道,3月1日启动的京津冀(天津滨海)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项目,依托天津经开区现代服务业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支点,旨在打造集人才引育、产业孵化、跨境协作于一体的“国际生态圈”。
当地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人才港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通路、舒适实用的办公空间、多样化的生活休闲区域和“一键达、一点通、码上到”的配套政策,食、住、行、游、创、娱六类服务,满足数字游民日常工作与生活需求。
黄山数字游民公社正式对外开放
同样在3月1日,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黄山数字游民公社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黄山市和屯溪区在吸引数字游民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公社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的篁墩村,自2024年8月开始施工,于同年12月底完成基建工作。第一批住客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入住。目前,入住者多为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人群”,且大部分从事文创、互联网IP、设计、咨询等行业。
海口首个数字游民社区开始试运营
2月14日,海口市首个数字游民社区在龙华动漫产业园开始试运营。此次试运营的DOPAMINE数字游民社区位于园区二期——保明数字创意街区,从建筑外观到内部空间设计,都致力于为数字游民提供舒适且富有创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街区内,共享办公楼、共享直播室、跨境数字业务实训楼、共享健身房等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远道而来的数字游民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目前该社区已吸引了涵盖动漫、游戏、AI+、短剧、自媒体、线上教育等30余家相关企业进驻。
纷纷开放运营的数字游民社区,在项目建设及后续招才引才、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到来自各地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浙江丽水出台支持数字游民发展文件
2024年12月,浙江丽水市委人才办等9部门推出《丽水市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措施》,全域招引数字游民。
该举措将新培育的数字游民基地(社区)纳入“丽水山居”项目,最高奖补达20万元;支持数字游民申报“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创业项目,免费提供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资金和1000万元额度内贷款贴息;支持数字游民参与“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助力品牌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最高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奖补;推出“DN丽水”小程序,提供零门槛申请入住、全域数字游民社区流动、创业资源对接、交友交流互动等服务。
云南安宁同步成立人才驿站
2024年9月14日,云南省安宁市“数字游民”人才驿站在温泉街道BCC美丽(龙山)数字游民中心挂牌成立。
据报道,该驿站协同全市各部门与“数字游民”中心开展深入交流,选派服务专员为相关人才提供全方位帮助;通过构建“三张清单”精准匹配政府、企业和人才三方的供需资源;策划实施多元活动项目,探索人才驿站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驿站还将建立供需对接、联席共创、指导问效“三机制”,摸清“数字游民”人才需求,提供信息资源支持,通过定期座谈、交流共建等方式扩大人才“朋友圈”,对驿站运行、共创项目及服务专员进行跟踪调研和问效评估。
上海漕泾提供生活办公支持服务
2024年8月,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在漕泾郊野公园正式开村,吸引了一批数字游民入住。
据漕泾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中国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当地对整个水库村作了5G网络覆盖,还推出了“十大最美工位”,数字游民可以在荷塘边、草坪上、河畔、小船上,甚至在小岛上办公,为他们“边创业、边工作、边学习、边交友、边旅行、边度假”的“六边形”生活方式提供支持服务,让他们在绿水青山间追寻“诗和远方”。
近年来,将工位安置在山水之间的数字游民,为何成为各地发力招揽的“香饽饽”?该群体可以为当地发展带来哪些效果?数字游民社区的打造和未来发展还有哪些需要克服?
为乡村发展扩大朋友圈
据央视网报道,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的绿水青山以及数字游民公社中人与人间强烈的链接感,让不少职场年轻人从大城市中“出走”,把工位搬进青山绿水。
余村党委书记汪玉成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数字游民为乡村扩大了朋友圈。借助“全球合伙人计划”,余村吸引大批年轻人在此落地生根,他们为村庄带来文化创意、研学教育、零碳科技等十余种新颖业态,越来越多“新村民”正成为余村活力蝶变的新动力。
为城市IP注入新的活力
负责黄山数字游民公社运营的陈磊,期望通过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带动当地消费和经济发展,为黄山这一世界级IP注入新的活力。
他分析认为,黄山的传统游客群体偏老龄化,而公社希望通过年轻数字游民的视角,重新解构黄山的生活体验,吸引更多年轻游客。为此,公社特别聚焦创意、传播、策划和广告四大产业,鼓励入住者通过内容创作和传播,推动黄山的活化。
随着更多创意工作者的加入,这一社区有望成为黄山乃至全国数字游民和创意产业的新地标,推动黄山在数字时代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
为青年创业打造坚实后盾
2024年4月,四川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开始运营。凭借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社区成功引入了不少人才及新兴产业落户,为资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该社区产业运营团队负责人陈玗微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引入100个超级个体落户资阳,立志将资阳打造成为优质青年创业的坚实后盾。”她说,社区将积极建设数字游民产业孵化区,签约导入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产业,深度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与休闲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将数字游民社区塑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年轻活力的城市IP形象。
创造人才和地方的深度链接
尽管数字游民的“工位装修”项目遍地开花,该新型职业群体如何与地方发展更好融合,仍是各地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京津冀(天津滨海)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运营方负责人李燕宁认为,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数字游民仍面临挑战,缺乏适配游民需求的短租办公综合体、社会对“非坐班”职业的偏见等问题有待破解。
有媒体评论指出,地方要有规划配套产业的意识,“数字游民”的到来,可以和地方发展语境有机结合,借助这些流动人才,真正为地方产业拓展出更大的空间。虽说是“游民”,但创造人才和地方的深度链接终究是必要的,由此招引“数字游民”的政策初衷,才可以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大皖新闻、海南日报、浙江日报、央视网、新民晚报、四川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