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来,一起神游诗意湖州

转自:湖州日报

  讲述人:湖州学院人文学院文学系主任、《诗话浙江·湖州卷》编纂领衔人刘正武

  2月20日下午,“诗话浙江”丛书新书发布活动在杭州举行,我受邀在台上发言,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从去年6月接到编纂任务时的忐忑,到如今与团队共同完成这部文化厚礼的欣慰,每一步都刻着对湖州诗意的印记。

  “诗话浙江”丛书是我省首套全域性、系统性梳理历代诗词名作的普及性读物,由省委宣传部策划组织,全省11个地市市委宣传部参与编写、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接到编纂任务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接到“1周之内列出200首诗词的名单”的任务后,我和湖州学院的高丽燕、湖州师范学院的刘曼华2位博士组成“学术铁三角”,迅速投入此次诗词筛选工作。后来,我们又遴选了16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组建“学术精英特训营”,开展诗歌诠释学术培训活动。

  去年夏天,人文学院的会议室成了最燃的“战场”。16名本科生围坐一圈,在大量的古籍以及数据库里仔细搜集,认真筛选,最终从数万首历代湖州主题诗歌中,筛选出1000余首进行学术注释与赏析。其后一次次不断优中选中,我们将这些诗词缩减至500首,再到240首,最终《诗话浙江·湖州卷》定名《只合住湖州》,湖州主题诗歌共100首。

  这过程很艰难,我们历经多轮严苛筛选,既要考量诗词的代表性、典范性,如书中首篇《费凤别碑》将湖州诗歌史上溯至东汉,填补浙江叙事诗空白;又要兼顾传播性,如选取20余首宋词展现“宋词之州”风采,并挖掘丝绸、湖笔、铜镜等本土文化意象。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少有收录但表达廉政主题的七言律诗《赏新茶》后,也将其收录书中。

  湖州是“唐诗之路”的重镇,又是“宋词之州”。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词这种文体的肇始、成型,以及演进进展,都与湖州结缘,书中选录了20多首词。编书期间,我常整夜核对诗人生平、配图细节,凌晨三四点仍在伏案工作。但这个过程,也是与古人对话的旅程。

  去年11月中旬,成稿敲定,《只合住湖州》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学生们也跑来和我说,收获很大。这也是我的初衷:文化传承需要温度,要让年轻一代触摸到历史的呼吸。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更使其成为湖州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我研究湖州地方文化20余年,其间带着学生陆续出版过10多本湖州主题的书籍。学术研究是根,文化普及是叶,唯有根深叶茂,方能生生不息。

  《只合住湖州》并非终点,从东汉费凤的离别之叹到元代戴表元的由衷礼赞,湖州始终在诗意的河流中奔流。而我,只是这千年诗约中,一个幸运的执笔者。后期,我也会考虑出版湖州诗史相关的书籍。

  (记者 姚玲利 整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来,一起神游诗意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