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北京现代2025年转型路径明晰:“双拳战略”落地 将加速智电转型与全球化布局

转自:中国经营报车视界

2024年对所有汽车品牌来说都是并不轻松的一年,这样的不轻松延续到了2025年。

面对全面竞争的展开,北京现代找到了一套适合自身“体质”的解法:一方面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的步伐,加快导入智能新能源车型。另一方面,秉持“在中国,为全球”战略,争夺国际市场蛋糕。这样的“双拳战略”能够将北京现代所拥有的全球资源和本土自研能力这两大优势融合。通过一系列变革,北京现代要拿到合资车企进入下一赛程的入场券。

在“快造车”时代“慢下来”

在当前汽车市场的喧嚣与激烈“内卷”中,许多品牌纷纷追逐短期的销量与曝光,却忽视了消费者对长期价值的追求。

然而,北京现代认为,在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下,仍然应该“慢下来”,秉持“长期主义”思维,倾注时间与精力专注于打磨产品品质,以耐用、可靠、细致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尊重与消费者的忠诚,这才是一个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北京现代于2月17日启动了“北京现代2025真质万里行”系列活动。首场活动在广州拉开帷幕,并将在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郑州等地陆续展开。

从2024年第五代胜达上市时的“5000公里品质极限大考”,到2025年年初的阿尔山冰雪试驾,再到此次“真质万里行”活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北京现代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其对品质的打磨和追求。

仅仅有过硬的品质还不够,还需要精心打磨推出“抗得住打”的产品。为迎合消费升级的需求,北京现代主动调整了销售结构,逐渐停产低端走量的车型,目前北京现代中高端车型占比已经达到36%。

技术的迭代升级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2024年年底,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这两大股东宣布增资80亿元,以推动北京现代的转型升级。

对于2025年,北京现代的发展方向已然清晰,即用技术和创新回应用户需求,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信赖。眼下,基于对内外条件的深入把握,北京现代提出以“真·质”为关键词,聚焦全球品质、打造差异化标签的品牌策略。

所谓的“真”,即是用真材实料的产品、真诚的服务、真实的价格建立用户的信赖。在燃油车领域,北京现代已经做到真省油、真稳定、真耐用、真省心。在此次活动中展示的第十一代索纳塔、第五代胜达、2024款库斯途、全新途胜L等全新车型,展现了北京现代产品矩阵在设计、品质感、智能化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新能源领域,北京现代的全新产品也将做到真续航、真稳定、真技术、真安全。

而其中的“质”则指的是,更加注重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通过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引入”与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去构建北京现代产品品质的护城河。在燃油车和整车制造领域,作为全球TOP3车企,现代汽车集团的先进制造技术将持续引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现代汽车拥有全球领先的E-GMP平台,北汽集团则拥有新能源本土研发资源优势,这些都将为北京现代的“技术合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为迎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白热化竞争,北京现代进入全新的节奏,宣布在2025年进入新能源品牌元年,北京现代要打造实用的产品、亲民的价格、优质的口碑,成为合资品牌电动车的先锋军。

据悉,北京现代首款纯电车型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这款车型将开启北京现代的智电时代。伴随着新车上市,北京现代将构建包括购买、充电、售后管理在内的电车销售、服务生态系统。

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越来越多车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放弃了原先的品牌定位、企业利润、技术路线乃至产品质量。然而,北京现代始终认为,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赛跑,最终考验的是企业的定力、耐力和持久力。这正是北京现代在当下仍然做出不盲目追求销量,摒弃“割韭菜”思维,而是应有“大厂担当”,坚持以产品和服务取胜的底层逻辑所在。

“在中国,为全球” 北京现代开讲新故事

这两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路并不好走。凭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率先卡位,近年来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曾一度突破70%,合资品牌份额被不断压缩。

如果说合资1.0时代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那么当下的合资2.0时代拼的则是本土研发能力的强弱,本土化自研能力弱的合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本土市场研发能力,如何为未来定调,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是摆在合资车企面前必须要回答的考题。

北京现代早已意识到应立足中国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2024年,北京现代提出“在中国,为全球”战略,该战略以本土化研发、智电化转型和全球化市场开拓三大方向为支柱,开启了讲新故事的新进程。

在国内市场,这一战略指出北京现代要从技术研发本土化、供应链与合作伙伴整合,以及产品设计贴近中国需求等维度,去深度布局智电转型。

2024年以来,包括与中方股东北汽集团合作,开发全新的电动车平台;依托现代中国在华研发中心,加强本土智能化、电动化及前瞻技术的研发力量;与宁德时代、百度等国内领先的技术企业合作等战略举措均已逐步得到落实。

在“在中国,为全球”战略的框架下,除了深耕国内市场,北京现代还开辟了一条向外突围的发展之路,意欲依托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扩大出口规模。

2024年,北京现代的出口量突破5万辆。2025年汽车业将迎来硬战,作为重构竞争力的另一张底牌,北京现代将通过整合中国市场的供应链、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势,继续打造符合全球需求的产品。在最新的战略设想中,在海外市场北京现代将致力于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出口车型种类和数量,计划2025年将出口量提升至8万—10万辆。

2025年是北京现代落实“在中国,为全球”战略、推进全面转型的关键之年。“在中国,为全球”战略的深入推进,意味着北京现代从“合资1.0”单纯引入的模式向“合资2.0”本土创新模式进行转型,在这一阶段其将通过本土化研发反哺全球市场。

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北京现代的“在中国,为全球”战略,不仅是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突围之策,更是全球化野心的重要落子。通过本土化技术融合、产品矩阵革新与全球市场协同,北京现代不仅找到了拒绝内耗的务实之举,更是其试图在合资品牌转型浪潮中树立新标杆、新范本的主动破局,为行业提供了一条从“价值内卷”到“价值重构”的可行路径。

提升效率、重构发展模式,实行“加减法”思路,北京现代眼下的这些打法与前几年相比已然有许多不同。“以人为本,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和进步而出发”不仅是北京现代的一句宣传语,更是北京现代面向未来的承诺。从重构发展逻辑到加大全球化布局,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作为合资车企的北京现代如何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仍需持续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北京现代2025年转型路径明晰:“双拳战略”落地 将加速智电转型与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