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春耕节”农事忙

转自:邯郸晚报

□王田

记忆中的孩提时代,春节过后,还不到农历“二月二”,我娘总一遍又一遍地絮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到这天第一顿饭要吃面条。当时我迷惑不解,为什么娘一反常规,改变了早餐必喝稀饭的习惯?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内在的寓意。面条象征着长长的龙,筷子夹住长长的面条,挑起来送到嘴里,在我的家乡俗称“挑龙头儿”。

人们都认为,二月二这天是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还记得童年时期,常和对门邻居发小儿在一起玩耍,听他娘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言外之意是,从这天往后的日子,遇到阴雨天气、极端气候就会出现闪电,形成打雷。此为龙的嘶鸣,龙的吼啸,龙要抬头了,并能呼风唤雨。

其实,“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实际跟古代对天象的认识有关。龙抬头,走好运,美其名曰“剃龙头”,实际上这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交好运的祈盼。

今年二月二后的第四天是24节气中的“惊蛰”。蛰是潜伏,藏居之意;惊即惊醒。惊蛰,是春雷的响声,把藏起来冬眠的动物惊醒,是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春雷是惊蛰节气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保佑平安。

“惊蛰至,雷声起”。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地的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接近地面的暖湿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交汇碰撞,就会形成雷电。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吟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春雷乍响,睡了一冬的动物苏醒了,他们从地底下爬出来,开始活动。古时,人们以为冬眠的青蛙、蛇、蟾蜍、蚯蚓和昆虫是被雷声惊醒才爬出洞穴。而实际是,到了这个节点,气温回升很快,地下的温度开始升高,对温度敏感的冬眠动物本能地感受到气温的升高,体温开始回升,新陈代谢趋于正常,肚子饿了,要起来寻找食物了,这才是冬眠动物苏醒的真正原由。

有句农谚:“九尽杨花开,农活儿一起来。”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尽管偶尔春雷阵阵,勤劳的人们已开始抢抓农时,忙着施肥、犁地、耕作,保证春播撵上时节。因为,聪明智慧的农民清楚,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口头禅是“季节不等人”。菜花黄,春耕忙,乃时不我待。

龙岁已赢千般好,蛇年更上一层楼。祝福我的家乡邯郸,新的一年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春耕节”农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