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秦冀
无论你是否接受,DeepSeek——这个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的工具,无疑是2025年蛇年春节最大的“爆竹”,掀起了一股AI人工智能的热潮。网上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大事小事天下事,DeepSeek知万事。”可见,公众对DeepSeek的欣喜和向往之情。
据最新数据显示,DeepSeek-R1发布后短短几天内就创造了7天增长1亿用户的新记录。截至2月20日,自微信接入DeepSeek-R1模型提供的“深度思考”功能以来,已有包括微软、英伟达等世界级云计算巨头在内的200多家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市场需求之大,覆盖面之宽,参与人数之广,实属罕见。
究竟是出于好奇接纳还是从众心理,很多人已开始接触DeepSeek,正如DeepSeekAPP访问界面那一句话:“嗨,我是DeepSeek,我可以帮你搜索、答疑、写作,请把你的任务交给我吧~”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多样性。“秒以亿万计”的深度搜索和答复,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对答如流”和“一问三不知”的一问一答模式。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时期,都有很多求贤如渴、求知若渴的历史事件。如建安五年,孙策临终托孤,嘱孙权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张昭、周瑜成为孙权的智囊。又如现代百度公司,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为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再如“三顾茅庐”与“程门立雪”的故事,彰显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真知与改革的执着。
如今,DeepSeek凭借深度学习技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大胆开拓人类认知的边界。DeepSeek的终极目标是赋予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让它们能够在复杂的问题解决和知识创造中,展现出媲美人类的智慧。简单来说,DeepSeek的核心是一个无比强大的语言模型,具备理解自然语言并生成高质量文本内容的卓越能力。无论是解疑释惑、撰稿创作,还是吟诗作赋、记录心得,甚至是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图文演绎等,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DeepSeek做不到。
2月21日,武安市行政审批局正式完成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本地化部署,成为邯郸市首个实现政务系统与前沿AI大模型技术融合的县市区。DeepSeek正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得力助手。
然而,如何高效实用地与DeepSeek交流提问,却是一门技术活。近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委书记梁展凡在一个会议上提出,每人至少应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其中之一是DeepSeek。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建议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智能而不是全能。DeepSeek只是工具,其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笔者从事文字工作,除了公文以外,就是文学创作,最难的就是诗词歌赋的创作。我第一次让DeepSeek以《立春》为题写首诗,短短十几秒一气呵成。惊叹之余,顿感有些后怕。网上诸如作家可以“撂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文笔再好,立意再新颖,平仄再工整,因为缺少了作者的情绪和心境,人工智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替代文学创作。
跟进而不是跟风。学习使用DeepSeek绝不仅仅是下载咨询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实操性的解决方案,更多的还是结合工作生活实际,循序渐进地利用这个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接受AI工具不是盲目跟风,更不能是一阵风,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哗众取宠。
依靠而不是依赖。普通人最开始学习使用DeepSeek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依赖和盲目使用,不仅没有将智能工作作用发挥到极致,反而把一些思维化和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东西丢掉。长此以往就会磨灭社会个性化的特色和独特特征,更有甚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掌握“二八定律”,即20%依靠DeepSeek的便捷,80%依靠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情感注入,否则,完全AI化的“成果”将失去灵魂。
应用而不是滥用。除了文字工作者外,中小学生会是DeepSeek智能化的直接受益者,家教、钟点辅导和小饭桌式“一对一”教学等将大幅度失业。据资料统计,DeepSeek诞生后,中小学生作业完成率较以前提高40%,学生曾一度感叹“作业留的太少了”,大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在里面。同样,在其他领域,如果不是科学应用而是一味滥用,那将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显而易见,普通人怎么规范使用DeepSeek还是任重道远,孰是孰非,孰可为孰不可为,面对网络上鱼目混珠的DeepSeek使用教程,每个人都必须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正确应用,千万不能群起而拥之,画地为牢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