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中工网评丨期待“妈妈岗”进一步优化升级

转自:中工网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妈妈岗”兴起,妈妈们怎么看?——据2月25日《工人日报》报道,距离2022年广东中山推出全国第一批“妈妈岗”已两年多,记者采访发现,“妈妈岗”利好一大批已育女性的同时,在职业发展、劳动权益、岗位称呼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顾名思义,“妈妈岗”是一种为妈妈群体专门设置的岗位,其由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开发,灵活的工作时间便于妈妈们兼顾家庭与工作。两年多来,广东、山东、河北、湖南等地积极推动“妈妈岗”落地,为许多生育后的女性提供就业机会,企业也因此拓宽了用工空间、缓解了用工压力。

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妈妈岗”目前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缺乏晋升通道,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朗;部分企业未能严格落实社保、工伤保险等基本劳动保障;岗位称谓本身也引发讨论——有人认为“妈妈岗”的名称,可能会加深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的固有认知,认为“带孩子只是妈妈的事”。

出现问题不是坏事,这很大程度上为“妈妈岗”的后续优化明确了方向——不仅要让妈妈们“好就业”,还要“就好业”。比如,在岗位开发设置上,可以尝试在更多行业挖掘“妈妈岗”,通过一定补贴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让更多有能力、想干事的妈妈获得更大职业发展空间;在劳动权益方面,既要加强监督指导与日常巡查,也要促进相关法规政策的与时俱进,为灵活就业的岗位提供更多保障;在称呼上,可以用更具包容性的名字替代“妈妈岗”,并扩大“妈妈岗”的外延。

时下,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相关探索和实践,努力让“妈妈岗”成为“幸福岗”。比如,在岗位称呼上,上海提出以“生育友好岗”替代“妈妈岗”;广东中山率先扩大“妈妈岗”补贴范围,将政策适用对象拓展至所有需承担儿童抚养责任的劳动者,不少爸爸也走上了“妈妈岗”;在山东,“妈妈岗”员工可参加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相信在各地配套政策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妈妈岗”这一就业模式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进而言之,“妈妈岗”的出现和发展,或许可以为灵活就业这一职场新趋势提供一些启示。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数字游民”破土而出的今天,如果能够通过“妈妈岗”“生育友好岗”等的探索,在各行各业挖掘出更多不受“朝九晚五”限制的岗位,同时兼顾其权益保障与职业发展,让更多人在灵活就业中发挥潜能,于社会发展而言也是一种收益。

把“妈妈岗”做好,让职场环境更友好、更人性化,不只是对妈妈们的支持,更是对所有劳动者的关怀。期待“妈妈岗”探索出更多可能,让更多劳动者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有更多机会在职场上发挥光和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中工网评丨期待“妈妈岗”进一步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