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有什么讲究
■ “剃龙头” ■
二月二,有“剃龙头”之俗,此时恰好刚出正月,人们迎来一个理“精神头”的好机会。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一天,借“龙抬头”之吉时,孩子“剃喜头”,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带来好运。
■ 吃“龙食” ■
“二月二,龙抬头”,在饮食方面也有不少讲究,不少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被称为“吃龙麟”(用春饼卷起各种菜,一层一层好似龙鳞),吃面条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子”。
也有些人家会准备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黄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讲究煎焖子等,寄托了人们祈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春耕节 ■
“龙抬头”这天,又被称作“春耕节”,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使耕牛”,在农业领域,“龙抬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此时节雨水越来越多,正是耕种的好时候。
■ 踏青节 ■
二月二日春游踏青之俗大约始于唐代。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浪漫星空与“龙”相遇,祝你新的一年万事“星龙”。
“二月二 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3月1日21时前后将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届时,东方苍龙的龙头角宿将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状如巨龙苏醒,昂首向上。
作为我国节令天象中的重要节点,“龙抬头”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它指的是啥?抬头时间有啥讲究?古今有什么区别?天文科普专家为您揭开其中奥秘。
“‘龙抬头’源于我国古人对东方天空中群星形象的浪漫想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代将天球赤道和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按方位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宫,也称“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龙抬头”天象中的龙,指的就是东方苍龙。
“在原始农业时期,古人通过对星象的观测来确定农耕时间。‘二月二,龙抬头’反映的是春耕前后,角宿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的天象。仰望星空,天上巨龙苏醒,昂首向上;地上俯身耕耘,万物生长。”王科超说。
“龙抬头”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大约在2000年前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日落后不久就能看到“龙抬头”。但如今,这一景象的出现时间已推迟至晚上八九点。
制图 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