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千年古道、百年老街。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曾是京西重镇,也是入京的重要关隘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是北京第一个通电的村落。在街区内的龙王庙广场上,有一个小微展览馆——“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通过四个展厅的内容,挖掘模式口红色文化。2024年12月,石景山模式口“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举行了“类博物馆”挂牌活动。
“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于2021年9月对公众开放。走进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史的实物,再现了模式口通电改造发展史、红色电业在解放北平的历史贡献以及北京电业的百年发展史。
“模式口通电·往事”展厅介绍了北京第一通电村模式口通电改造发展史。模式口原名“磨石口”,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为这个村落通上了电,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让模式口成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通电模式”。因此,模式口与电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名字也改为了“模式口”。至此,一盏盏电灯照亮了悠长的京西古道,这里也成为北京历史上最早用上电灯的村落。
“红色电力·记忆”展厅介绍了模式口的红色电业在解放北京(北平)的历史贡献,其中包括石景山八勇士打响北京电力设施解放第一枪的故事,“一定要为人民供电”的故事,第一次政治供电——双清别墅供电保障的故事,还有为开国大典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供电,也是由北京供电局设计完成的。
“红色人物·追忆”展厅介绍了为解放石景山、解放北平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供电英烈。通过展厅内容可以了解到,石景山模式口一带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该地区为培养北京电业第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以及地下党组织提供了红色土壤,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死捍卫民族利益,在北京电业发展史上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华商电灯·印象”展厅介绍了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为北京(平)供电发展历史。观众可以在展厅看到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营业执照、当时的旧式电表、旧式路灯灯罩等。1904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他们为振兴民族工业,以“挽中国之利权,杜外人之觊觎”为宗旨,多次向清廷呈文,奏请批准成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电业企业之一。
所谓“北京第一通电村”,这个村庄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北京城市电力发展轨迹和奋斗精神的象征。
传承红色基因,传递时代火炬。在展馆的一侧,一块写着“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标语映入眼帘,这是电力行业不可动摇的根本宗旨,在这背后,是一代代电力人默默坚守,他们用专业与责任,点亮万家灯火。展馆内的其他展区,还特别关注了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意在引导观众关注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