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AI赋能、人才助力 这场活动揭秘科普传播新玩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 实习生 张雨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借助AI为科普工作赋能?科学传播又该如何打破圈层壁垒,融入大众生活?2月28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普共创 探索无界”科普正能量创作者直播活动,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现场结合临床案例坦言,科普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搭建起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情感桥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科学本质。全国气象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以《科普何以“正”当时》为题,从气候变迁等现实问题切入,指出科普工作要紧跟时代脉搏,在“态度正”“内容正”“方式正”上下功夫,把握好科普趣味化与娱乐化的度,在争议性议题中坚守科学理性。

活动现场

“‘金箍棒’在手,效率翻筋斗。”在案例分享中,AI动画短片《山海奇镜》制作人陈坤将AI形象比喻为金箍棒,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普创作中的无限潜力。不过,他也明确表示,无论AI如何发展,人类始终是创作的主导者,AI只是提升自我的工具。陈坤还提到,目前,AI在科学纪实类影片创作中仍旧存在局限,期待与各方携手合作,借助 AI 探索影视新未来,为科普传播开拓更多可能性。

短视频团队主创乔晨介绍了胜利油田“一分钟读懂油田”系列作品的创作心得,揭秘如何通过场景化叙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科普内容的破圈传播。她强调,科普要想成功破圈,仅靠技巧远远不够,培养一支具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传播技巧的科普人才队伍,才是科普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真正打动人心的并非流量密码,而是屏幕背后那些真实、鲜活、充满热情的人,以及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乔晨直言。

活动现场,科普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中国科协启动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三年来,通过精心选题策划、专业作品优化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助力超1000位创作者踏上科普创作之路,共完成5346部科普作品,收获12亿次传播量。

今年,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全新升级,面向广大科普创作者发起“创作精铸行动”“达人特训行动”“聚力领航行动”三大行动。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将继续联合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启动网络科普联合行动,在原有17家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激发全民科普热情,推动科普市场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AI赋能、人才助力 这场活动揭秘科普传播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