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诺安基金)
从1月中旬低点至今,港股的走势让全球投资者为之侧目。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1月13日至2月19日期间,恒生科技指数区间涨幅超过33%,跑赢全球主要股指。
不过对于港股后续走势,目前市场仍存在各种声音。
一部分人认为,港股在增量流动性与情绪透支的合力下或保持“强势”,短期“春季躁动”或将持续,也有人认为目前恒生科技指数短期上涨已经过快,要警惕后续回调风险。
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可能现在最重要的还不是做出选择,而是先弄明白港股这轮上涨的动力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看清“潮水”会向何方而去。
一、领跑的背后:AI叙事与资金共振
本轮行情从1月底开始回升,彼时处在春节期间,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包括特朗普发动贸易战,FED暂停降息。
因此不同于过往以政策或经济修复为主导的行情,本轮修复的推动因素几乎完全来自于产业催化。
据Wind数据显示,从港股本轮的行业涨幅排名,以及成交额占比情况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参与的资金也都集中在科技板块,尤其是与国产AI应用有关的板块。
行情的起点来自于春节期间DeepSeek-R1模型诞生后因低成本和开源模式所引起的对于我国AI产业应用前景的重估,开源带来的技术平权将促进国内算力和应用端的发展,如同一颗火星溅入资本市场。而后一些相关领域的利好,如阿里的资本开支计划等,又接连给市场以更多资源投入的预期,接续了近期不断发酵的乐观情绪。
而港股“AI含量”高,如恒生科技指数中包含了大量的AI科技企业,使得港股指数在AI领域的表现更为突出;且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其AI相关的科技类资产较A股更具“辨识度”。 故而在这轮“DeepSeek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中,港股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这是推动本轮港股快速上行的原因之一。
同时,港股分母端流动性和风险溢价事实上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首先,国内M1显著回升后的资金“外溢”推动南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叠加港股更强的“动量效应”本身,又形成了增量资金的正反馈;
同时,“海外压力”亦阶段性缓和,推动了外资小幅回流;此外,空头平仓亦贡献了港股上涨动力。
从资金流向的结构上看,科技类资产受到了内外资的一致青睐,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显著。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2025年2月18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521.9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日港股南向资金整体仍保持强劲的净流入趋势。截止2025年2月18日,单日净流入额为224亿港元,成为近四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购买日。在当前中美利率分化的背景下,外资的作用可能更多是脉冲式的,南向资金可能成为后续港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2月24日
总的来说,这场港股的“加速时刻”背后,既有DeepSeek引爆的AI革命宏观叙事,也有“资金油箱”的持续加注,本轮修复的本质是建立在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上,且自下而上驱动的非常典型的结构性行情。
二、长跑考耐力:三大长周期锚定方向
如果把港股的趋势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审视,会发现,自2024年四季度起,港股长周期逻辑就已经确立了,当前其实是去年的延续。中信建投认为,目前,港股的三大长周期目前均处于从低位回升的状态。
1、流动性周期:全球宽松政策仍在延续。自2023年年中,全球七大央行相继进入降息通道,目前降息周期大约走到中段,后续1-2年基调整体上还是宽松。目前美联储受强劲的经济数据影响可能放缓降息节奏,但是利率政策调整方向不会发生逆转;欧洲则持续降息步伐不止。而国内利率不断新低的情况下,仍有大量资金配置港股通红利。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2月24日
2、估值周期:风险溢价修复与安全边际支撑,不构成大的压力。港股经历3年弱市后估值相对便宜,当前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8日,即便在连续修复半年后,主要宽基指数分位数显著偏低:大多数指数的PE或PB分位数仍然仅在30%左右。整体恒生指数PE、PB十年分位数分别位于30%和20%水平。
3、盈利周期:目前处于回升阶段。港股的盈利周期受国内基本面影响较大,目前中国仍然处于政策发力但是经济起色偏弱的状态,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回升迹象。不过随着政策持续发力,整体盈利周期呈现一定的修复,因此港股市场仍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2月24日
全球利率下行大势未改,中美利差收窄持续吸引资金南下;恒生指数PE仍处历史30%分位,安全边际充足;整体盈利周期呈现一定的修复,这三重长周期力量,如同港股的“隐形引擎”,推动市场穿越短期波动。
三、短跑看赛道:更注重结构才能跑赢
宏观叙事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长期有待验证、短期不能证伪的情况下,对于未来预期计入的程度多少,就直接决定了不同投资者对于空间的判断分歧。
谨慎的投资者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在估值、情绪和技术面的透支、以及未来预期兑现的变数;乐观者则更多看到的是以此为契机带来的更大估值重估、资金重新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本开支意愿、甚至整体宏观叙事的转变可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进一步强化了表现和情绪后,也在节奏上也加大了分歧。中金公司认为,长期看,当前自下而上驱动的行情也更有助于促成结构市,因此更注重结构或许才能跑赢。
第一,“AI+”主战场方面,技术的突破正重构产业价值链
目前,多个龙头公司迅速展开布局,推出基于AI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以下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AI医疗领域,AI技术迅速覆盖包含药物研发、临床诊断、健康检测等多个领域;
AI汽车领域,各大车企纷纷响应接入AI,人工智能或许将驱动未来汽车行业的软硬件变革;
云计算服务提供领域,多个龙头公司陆续接入了AI技术,持续加速云计算的普及,推动云服务商算力租赁及AI服务收入快速增长。
第二,从短期资金的关注度上来看,后期可能从科技股逐步转向价值股
中信建投认为,近期国内经济金融数据超预期带来了投资焦点转移,同时随着两会政策临近,港股价值板块的逻辑开始显现,且目前港股科技板块的成交活跃度已经较高,后续资金的关注度可能会从科技股转向价值股。
第三,做好配置、把握节奏
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行情到了当前位置,可能对于结构与节奏的把握就显得愈加重要了。
一方面,短期适当规避一些从技术和情绪指标来看或已经透支的行业或板块,适时介入;但在亢奋的位置可以适度锁定收益,把握好节奏;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又要跟上科技变革等宏大叙事的潮流,把握港股长周期变化的趋势。
当然,也可以借助基金的力量帮助我们进行相关配置,例如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 001900 C 022150),聚焦创新药板块,布局A+H股优质创新药标的,同时抓住AI医疗与创新药主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波呀。
参考文献:
1、国金策略张弛丨港股“狂飙”背后:哪些驱动因子与A股不一样?国金证券研究,张驰,2025年02月18日
2、中信建投:港股当前最关键的七个问题,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陈果、何盛,2025年02月24日
3、中金:再论中国资产的重估前景,刘刚、吴薇等,中金点睛,2025年02月24日
风险提示: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为【R3】,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被评定为【C3】及以上投资者。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