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平基金)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AI智能助手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对国产AI技术突破的持续关注热潮。DeepSeek的成功,不仅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在AI领域的实力,也引发了对中国资产重估的讨论。
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的技术成就被投资者低估,DeepSeek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投资者将会为中国的主导地位买单,预计中国股票的折价将会消失。摩根大通指出,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被低估,投资者应关注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科技板块估值仍存修复空间
回到当下的A股。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重磅政策出台后,投资者情绪高涨,市场开启反弹。近期,DeepSeek拉动产业预期,在科技板块的引领下,市场整体迎来新一轮上行。不过当前主要指数绝对估值PE(TTM)仍处于2005年以来50%分位附近及以下(科创50成立时间较短,历史分位数不可比)。我们认为科技板块的估值尚未达到整体过热的程度,仍存在修复空间。
PE(TTM) | 当前估值所处历史的百分位 (2005年以来) | |
沪深300 | 12.8 | 45.5% |
中证500 | 29.1 | 47.9% |
创业板指 | 35.1 | 18.0% |
国证2000 | 45.4 | 56.0% |
科创50 | 93.4 | 99.6%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24日
太平行业优选:
聚焦科技产业链“硬核领域”
在全球聚焦中国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成果的同时,资本市场也不乏具备慧眼的猎手。面对过去两年权益市场的结构性分化,太平行业优选仍不负众望,业绩表现突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太平行业优选A类、C类份额近6个月分别增长24.37%、24.0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1.97%;近1年分别增长27.87%、27.2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3.73%;A类份额近一年同类排名为13/336,位列前4%。①
太平行业优选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报告显示,在行业配置上,该基金以高集中度持仓聚焦科技产业链“硬核领域”,锚定AI核心环节,凸显了基金经理对科技主线的坚定信心。
基金掌舵人林开盛具有超过15年的证券从业经验以及超过7年的投资经验,以“优选行业+精选个股”的投资策略见长,投资风格偏向成长。2023年初,他开始增加对TMT板块的配置,并持续深挖AI产业链涌现的投资机遇,截至2023年6月30日,太平行业优选近六个月业绩回报突出,A类、C类份额收益率分别达到32.90%、32.5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23%②。2024年中,他预判未来国产算力的发展将会显著提速,同时下游的应用端有望迎来爆发,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底部反弹。回望行情演绎,一如预期。
好投资就是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林开盛认为,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推进,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全球发展趋势的新行业和大公司势必将在中国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的“国之重器”,这是他的投资主线之一。基于此,该基金选择具备核心竞争力、较高盈利增速和安全边际的公司,力争用具备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高成长公司。
展望2025年,林开盛认为,A股市场将是一个宽幅震荡、重心不断抬升的过程,科技板块仍然大有可为,后续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适度增配底部反弹资产。
在DeepSeek的带动下,中国科技资产正迎来价值“重估”。如果您看好科技板块当前和未来投资机遇,不妨关注太平行业优选股票(A类 009537;C类 009538),通过专业机构的基金产品,把握AI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带来的长期投资红利。
注①:基金近6个月、近1年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太平基金,截至2024.12.31;基金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截至2024.12.31,产品分类为“标准股票型基金(A类)”。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评价结果不作为未来收益的保证。
注②:基金近6个月收益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太平基金,截至2023.6.30。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太平行业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0年9月1日,林开盛成立以来即任职,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A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年)业绩分别15.22%、-4.73%、-40.42%、0.00%、27.87%,C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年)业绩分别为15.03%、-5.21%、-40.71%、-0.50%、27.2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6.72%、-3.12%、-16.86%、-8.40%、13.73%,基金业绩、业绩基准收益率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基金经理其他在管同类产品: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9.7.31,林开盛任职于2020.5.18,徐闯任职于2024.11.13,赵超任职于2024.11.13,2019.7.31-2020.5.18由徐磊管理,业绩比较基准为:MSCI香港价值增强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A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年)业绩分别为-11.58%、6.33%、1.82%、5.32%、22.77%,C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完整会计年度(2020-2024年)业绩分别为-11.94%、5.48%、1.41%、4.90%、22.2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8.86%、2.83%、-8.96%、-0.17%、18.24%,基金业绩、业绩基准收益率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其他在管同类产品为“股票型基金”。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风险提示:太平行业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等级为R4(较高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在C4(成长型)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基金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本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相关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产品由太平基金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渠道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作者林凌任职于太平基金市场营销部)
太平基金在本文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太平基金在本文成文时的观点,太平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文中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在信息发生更新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不发生变化,公司及其员工不就本文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士及机构均不应依赖该文取代其独立判断。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太平基金的立场,太平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的版权为太平基金所有。未经太平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太平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在进行基金投资前请详细阅读相关风险提示函和本公司旗下各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及披露的最新相关公告,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