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 近日,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王星教授受邀参加全国人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专家座谈会,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受到广泛关注。该中心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之打造成为国内首家专门致力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理论研究的知名“智库”。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提出要加大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的课题研究。市总工会与南开大学迅速响应,立即行动,于11月联合成立了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致力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问题研究,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提供“智库”支撑。
研究中心立足天津、辐射全国,主要以技能形成和新工人力量塑造为核心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王星介绍,中心将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会组织改革与创新、工匠精神与工匠人才养成等方面贡献有效知识,为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理论指导服务。
成立3个月来,研究中心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比如,研究中心利用问卷调查、实际参与、实地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对4万多名外卖骑手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主要生活特征的生成逻辑和具体内容,进而探究更为深层次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对外卖骑手生活的影响,完成《外卖骑手的生活实践及其再生产——外卖骑手的生活世界研究》研究报告,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星透露,2025年,研究中心将探索建立天津市产业工人数据库。在年内打造“理论者说”和“实践者说”两个主题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国工匠代表走上讲堂,推进产改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融合。同时,研究中心还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打造包括“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年度蓝皮书”“技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报告”“工匠人才口述史”“企业班组的实证研究”以及“天津市产业工人状况调查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形成研究中心的标识性研究成果品牌,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赋能。
(津工人报记者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