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2月21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基金招募说明书公告,为新产品——信澳星瑞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启动招募,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为林景艺。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公募基金公司为一位基金经理发行新产品,那么该位基金经理普遍是前期管理过的产品兼具业绩好和有一定规模的两个特点,否则就会去接管其他基金经理管理得净值表现不佳的基金产品。但是机构之家通过梳理发现,此次信达澳亚基金新发行产品澳星瑞智选混合的基金经理林景逸,却不兼具上述所说两点。
虽然林景艺在信达澳亚基金已经管理了5支基金产品,若算上新新发行的基金产品,所管理的产品数量就来到了六支。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到,虽然几只基金产品总体的任职回报率为正值,但林景艺所管理基金产品的时间节点普遍在2024年后,众所周知,2024年9月末的市场迎来了强劲的爆发,所以这种正收益相较之下在同行内的排名也相对中游。
而基金产品好的设立时点和相对“中庸”的收益表现,这些都意味着并还没有遇到真正的挫折和困难去检验林景艺投资能力的成色。而更重要的是,虽然林景艺当前的管理产品即将来到6支,但是其管理规模只有2亿出头,最小的一只基金信澳核心智选A(020158)。仅有1000万的迷你管理规模,该产品规模的设立可谓是“贴线”而行。
林景艺于信达澳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其管理产品的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前东家表现平庸却被信达澳亚基金委以重任
林景艺,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理学硕士,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和一般入行选择做主观分析的卖方分析师不同,林景艺一入行就选择量化路径进行耕耘。2010年入行后,于博时基金先后任量化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在耕耘了13年之久后,选择更换更大的平台,于2023年3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任量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注:以上人物系信达澳亚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林景艺
相信除了信达澳亚基金所给予的量化投资部总监的“一姐”职务之外,林景艺更看好的是新平台的管理规模和发展空间。不过,林景艺此前在博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的回报表现,也较为一般,其管理跨度长达6年的基金产品博时国企改革主题A(014232)年化回报仅有0.93%,可谓是跑输了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回报排名处于行业垫底的位置,而其管理规模最高的产品博时专精特新主题A(001277)也录得任职负回报-8.59%,而整体的排名也处于行业的中游位置。
此外,林景艺同期最高管理规模也仅为11亿元左右,所以虽然其管理产品的时间跨越了一个牛熊周期,但是并没有展现出通过量化能力以此兑现很好的收益,尤其是前几年市场流动性极其充沛,量化发展很好的年份,林景艺也没有为展现出超额的回报。
林景艺在博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其管理产品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林景艺作为信达澳亚基金量化投资部的一姐,其角色并不仅只是一位普通的量化基金经理,而是在净值回报的业绩上需要一定的说服力,量化这个赛道就是言简意赅的结果导向,但其近两年的回报表现情况都是处于跑输沪深300,近两年的维度林景艺的回报表现为7.09%,沪深300的回报表现为16.15%;而近一年的维度林景艺的回报表现为11.44%,沪深300的回报表现为15.09%。这意味着,林景艺不仅在量化产品的整体排名上处于中游,甚至其产品所呈现出来的回报有效性还不如一些完全没有意识判断的被动基金。
林景艺近两年年回报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更为重要的是,林景艺其所采取的量化投资方式和普遍一般理解以数理化为主的“高科技”量化有着较大的区别。林景艺在博时基金期间,主要还是配置以大盘股为主,这一类的资产配置显得比较保守,同时也是主观性的;此外,林景艺还开发量化模型,结合基本面进行分析,在其他的仓位做一些匹配。但是从上文所述的一系列产品回报情况来看,这种体系并没有形成领先市场的显著优势。而到了信达澳亚基金,林景艺的体系更进一步,但仍是强调量化与基本面的融合,以“逻辑驱动”去构建模型,并且组建一个跨学科团队进行策略的迭代和风险控制,和对市场情绪进行量化和衡量。
虽然林景艺观点鲜明的提出当下是量化投资的“黄金时代”,并且还在持续,但也表示仍需将量化和传统投资相结合起来。对于专门做量化的机构而言,只用专注于数学、物理、算法的有效探索,但林景艺的方式却又夹杂了主观的内容,让客观和主观之间可能存在“打架”的情况,当人的主观性未必有客观性更有“真知灼见”之时,就会产生不佳的效果,而这种尝试目前从林景艺所管理产品的净值回报上看,仍是收效甚微。
虽然信达澳亚基金任用林景艺为量化投资部总监,既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拥抱,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显无奈的被动之举。上文提到,林景艺在博时基金时的回报其实较为平庸,投资生涯十年并无过人的表现,而信达澳亚基金也应该某寻实力更强且更具备竞争性的量化投资总监,但并未成果。这意味着信达澳亚基金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上,某种程度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似乎也透露着信达澳亚基金的深层次问题。
信达澳亚基金管理规模历史新高背后有风险,急需新曲线维“体面”
信达澳亚基金(原名“信达澳银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在当时是国内首家由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澳洲(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全资子公司EastTopco Limited)在中国合资设立的第一家基金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截止2024Q4,信达澳亚基金股权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而信达澳亚基金在当时也是最早一批引入外方股东的国际投研经验,建立完整投资框架和投研体系的公募基金公司,体系以价值分析体系(QGV)、行业优势分析体系(ITC)、宏观景气分析体系(MDE),三大类别为主。而良好的体系下也让公募平台的运作更加科学,并且培养出了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其业绩开始爆发后,个人管理规模占公司权益产品总规模的45%左右,可谓是“半壁江山”,此外,也拉动信达澳亚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19年的不足百亿增长至2022年的900亿元左右。
而随后几年,虽然冯明远的回报表现“落下神坛”,但是由于当时信达澳亚基金的管理层开始已经开始布局转型“固收+”,所以公司整体的管理规模仍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截至2024Q4,公司的管理规模已达到近1,400亿,持续地创造历史新高。
截止2024Q4,信达澳亚基金管理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但是以当前信达澳亚基金的基金类型结构,要维持持续的增长恐怕已经很有难度。截至日前,信达澳亚基金的占比第一的基金类型为货币市场型基金,占比为42.06%,而第2名的类型为债券型基金,占比为31.79%,这两项的占比已经高达近75%,若这两块类型基金再进一步增长,只会让信达澳亚基金的基金结构变得更加不科学。
截止日前,信达澳亚基金各类型产品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而目前信达澳亚基金的货币市场型基金回报表现也似乎不足以支撑其在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固收”赛道继续维持规模的增长。截止近日,信达澳亚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的行业排名已经来到了40位,而且从近三年和近两年的维度跑输行业的中位数,并且在其他时间维度上并没有和行业的平均数、中位数拉开大的差距。这意味着一个中庸的排名和没有差距的收益回报,很容易让信达澳亚基金失去该类型基金的管理规模,暗含着一定规模流失的风险。
信达澳亚基金的货币市场型基金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然而,信达澳亚基金的转型之路也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很多路径上的依赖。以2024年下半年信达澳亚基金成立的新基金产品为例,主要还是集中在货币市场型、债券型,而混合型的规模占比仅有不到6%。值得注意的是,信澳慧管家F(021998)占据最大的规模,高达57.21亿元,而这些新成立的债券型产品,还出现了整体的回报不高,甚至已经有基金出现了负收益的情况,这意味着固收类赛道日益拥挤。
2024年下半年,信达澳亚基金成立的基金产品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目前,信达澳亚基金将人才梯队的建设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近一年基金经理流动的情况都是高于行业平均,一年新聘基金经理数高于行业平均近两倍,但是离任基金经理数也高于行业平均的两倍。但公募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何找到更合适、更优秀的人才,以此拓展新领域,是信达澳亚基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后续其规模的增长曲线将如何发展,机构之家将持续关注。
信达澳亚基金近一年基金经理流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