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2月24日至3月2日是第四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一提起带状疱疹,很多人为之色变,它被称为“最疼皮肤病”。春季是病毒活跃期,带状疱疹作为一种病毒感染,其发病率会随之增加。带状疱疹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吗?如此疼痛难忍的病到底能不能预防?今天,我们就为您揭开带状疱疹的“神秘面纱”。
会“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 90%以上成人体内都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此病毒。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后,首次发病通常会患水痘。在遭遇免疫系统的攻击后,病毒不会被完全清除,而是隐匿于背根神经节中。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伺机而动,沿着神经引发病变,导致神经发炎、坏死,从而引起疼痛。
专家表示,50岁以上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但带状疱疹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人中也逐渐出现带状疱疹病例。
此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24%到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到4倍。
出现疱疹前可识别
早期治疗可抑制发作
专家表示,带状疱疹是由于一根神经受到破坏而造成疼痛,其症状表现为单侧分布,最常见的分布区域是胸腰段,即胸背部、腰部,也可分布在单侧的头面部,但一定是单侧且不超过人体中线。当出现单侧分布的疼痛时,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发病前可能会出现前驱症状,如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皮肤可能会有烧灼感或神经痛。随后,皮肤会出现潮红斑,长出丘疹后会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清亮且周围有红晕,沿某一神经呈带状分布。绝大部分人患病后,会出现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穿心样疼痛。
带状疱疹潜伏期较长,大约70%至80%的患者在疱疹出现前身体就会出现疼痛感觉,然而很多人常常将其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耽误了治疗。
专家提醒,在身体感觉疼痛但疱疹尚未出现时进行对症治疗,可大幅降低带状疱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部分患者甚至能够阻止带状疱疹发病。
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
接种疫苗是一级预防
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可通过抗病毒等方法治愈,但该疾病最为棘手的是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带状疱疹的预防至关重要,预防大于治疗。
专家介绍,预防带状疱疹,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同时避免情绪大幅波动。这些因素都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带状疱疹。
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预防方式,也被称为一级预防。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可降低90%以上。
关于带状疱疹
这些误区要注意
■带状疱疹的疱疹只长在腰上?
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复制繁殖,如头、颈、胸、腰、四肢,腰部只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除常见的皮肤型带状疱疹外,还有许多特殊类型,比如眼周、耳周的带状疱疹,还有一部分被称为播散型的带状疱疹。
眼周的带状疱疹会影响角膜、眼球,轻度的会影响视力,重度的甚至会导致失明。
耳部的带状疱疹会引发耳部剧烈疼痛,同时还会伴有面瘫,严重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带状疱疹不会复发?
很多人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终身免疫性疾病,患一次后便不会再得。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群确实如此,但有5%左右的人群一生中可能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患病。这些人容易患带状疱疹主要有两个原因: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部分人群平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带状疱疹的再次感染。
■ 带状疱疹不会传染?
目前研究认为,带状疱疹在发病前期、急性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家有老人和儿童需格外注意。一般到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其传染性减少,甚至可以认为没有传染性。
(杜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