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今天跑到宇树科技做了调研,调研结论是: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其能力尚不足以处理多种通用任务。预计人形机器人出货步伐慢于市场预期,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迎来由AI赋能的机器人。
现阶段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于供应链零部件企业..
一些要点:
1/ 关于宇树H1人形机器人:功能包括行走和跳舞,硬件性能和自主平衡能力文件,归功于公司在机器狗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运动控制经验。问题在于,截止目前H1只有19个自由度,因此仍然无法处理复杂而精细的任务。
关于这部分商业化的进展,公司表示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难以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效率,出现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要在5-10年之后。
公司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为几百台,主要是满足了大学实验室研发以及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的需求。其人形机器人每年都会进行技术迭代,并实现显著改进。作为参考,宇树科技每一代机器狗的运动性能(速度、反应能力、台阶 攀爬和自平衡能力等)都能提高2-3倍。
2/ 关于GO2机器狗:机器狗的重点在于步态控制的算法技术,目前每年交付量已经达到数千台(包括GO2和B2等所有型号),主要应用于巡逻和检查以及替代执行危险任务(消防救援、变电站/核电站检查)。
公司表示,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有60-70%的市场份额,海外收入贡献占比为50%。
公司已成功为机器狗配备大语言模型应用程序接口(LLM API),使机器狗具备语音控制能力。然而,配备大语言模型的机器狗尚不具备完全自主运行的能力。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硬件设计方面仅采用了旋转执行器(行星减速机),因此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软硬件迭代。
总的来说,让人形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确实是有点要求过高了,不过宇树确实已经代表了现在全球范围的尖端技术和应用水准。现阶段的投资机会还是在于供应链零部件企业,一个全面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之中。
补一段交易台的评论:
Currently, it looked like the humanoid end manufacturers are testing different prototypes of components for the right quality / ASP .. Therefore, it’s unclear who benefits the most ...so far it seems like investors are increasingly persuaded on the mid-long term view on this theme although visibility on the winners is low (especially when questioning long term moat and profitability) when the market may already be pricing in too much optimism. Meeting Shuanghuan, Sanhua, Unitree, Supcon today ..
目前,看起来人形机器人终端制造商(特别是特斯拉)正在测试不同的组件原型,以寻找合适的质量和单价(ASP)。
因此,谁将从中受益尚不明确——在投资者讨论中,目前潜在供应商的名单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到消费电子零部件制造商不等……
如Leaderdrive与Harmonic Drive、THK与Hiwin与Hengli与Best Precisions……甚至可能还有Inovance。特别是对于特斯拉,市场共识认为初期的供应链将主要由日本和韩国的公司组成(尽管一些中国公司已经提供了原型),而当生产逐步提升时,最终的供应商名单将包括关键的中国供应商(Lingyi iTech也有类似的评论)。
还有一些其他的结论,但迄今为止,投资者似乎越来越认同这一主题的中长期前景,尽管对于赢家的可见性较低(尤其是在质疑长期护城河和盈利能力时),而市场可能已经过度定价了过于乐观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