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最近,
DeepSeek火爆出圈,
就在各行各业,
各个人群纷纷表达
已用上了的喜悦时,
今天一个消息登上了热搜↓
AI成为作业论文“神器”
甚至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
动动手指,在聊天框里输入指令,就可以迅速获得一篇像模像样的结课论文。如今,AI工具兴起,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以下是某高校大一年级英语作业群里的一份通告,
某高校学生表示:“有些同学可能图省事儿,直接把AI工具生成的作文就交上去了,没想到老师会用AI检测工具。说实话,我身边的同学对AI的使用确实挺普遍,而且诱惑性挺大的。”
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有近三成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采访中,一些学生也坦言,在写报告或论文时,他们会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
一些高校教师和专家告诉记者,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外,在少数学生中出现的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也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AI生成内容存在缺陷
且易造成产生依赖性
采访中,一些学生和专家也提醒,AI工具是根据它捕获的海量信息进行的智能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亚婷团队调研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习惯于借助AI完成任务”,对AI产生了依赖。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维惰性,抑制创造力的发展。
据了解,
高校已纷纷为AI工具使用“立规矩”:
复旦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中国传媒等高校,
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
从内容比例、AI工具的范围等方面,
对学生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
的行为进行规范。
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使用AI吗?
你觉得AI应用
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讨论~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等
本期编辑: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