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突聋”人群年轻化,专家提醒戴耳机要注意两个“6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年3月3日将迎来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2月27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在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党群中心举办了以“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为主题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目前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耳聋基因筛查率均超99%。针对戴耳机导致的“突聋”问题,儿童医院专家提醒,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老年人选配助听器要注意哪些?如何验配最好用的助听器?活动现场,北京儿童医院知名专家针对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听觉环境和听力健康保护需求,带来了一场全面详细的听力知识科普讲座。

“我国每年听障新生儿约有2万到3万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支持和重视,因聋致残的比例明显减少。”来自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家邵剑波直言。

北京市残联的数据显示,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耳聋基因筛查率均达到99%以上。“从医疗角度说,3个月的新生儿就能检测出听力下降程度和发病原因,3个月之后就能进行相应干预。早期如果得到了不错的听力补偿,后期融入社会和生活工作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邵剑波解释。

邵剑波也提到,虽然因聋致残比例降低,但听力损失的人群在增加,而且人群越来越年轻。“以前突聋的大多是老人,现在非常多的三四十岁青年人,甚至七八岁、十余岁的孩子也会突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喜欢长时间佩戴入耳式耳机,还有熬夜等生活不良习惯,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导致内耳器官受损。”

针对长时间戴耳机人群,邵剑波提醒注意两个“60”。“一是戴耳机不要超过手机音量或耳机音量的60%,二是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他同时提醒,可以使用包耳式、外挂式、骨导式耳机,不推荐入耳式耳机。

听障人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听力的障碍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他们被称为“最孤独的人”。从2022年起,北京开展了新一轮残疾预防三年行动计划,本市先天性致残因素测查能力明显加强,并为听障儿童和听力残疾人累计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6000余人次,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具23万件。

下一步,市残联将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听力健康问题,指导各区依托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因地制宜面向社会公众和需求人群开展听力方面的健康知识、政策信息和服务帮扶,引导公众养成科学用耳行为,增强自己是听力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让听力保护和预防成为每个人自觉行动,使听力残疾发生发展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突聋”人群年轻化,专家提醒戴耳机要注意两个“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