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春来鸟先知 陈有柱 摄还有两日就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令儿,“二月二”又称“春龙节”“春耕节”“龙头节”,它是春节活动的收官之日,又是一年春动之时。这时各类昆虫开始活动,农民也要开始准备春耕。而且它与苍龙七宿的龙角星有关,在民间有祭龙、剃龙头、吃龙食、踏青的民俗,特别是剃龙头的习俗已经传承久远。这一天,男人们要把蓄了一个月的长头发剪掉,寓意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孩子们寓意健康成长,出人头地。至于吃龙食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早上摊煎饼,下午吃水饺,煎饼被称为“龙皮”、水饺被称为“龙耳”。
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也是十四亿炎黄子孙所崇拜的图腾,每一位华夏儿女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倍感骄傲。另外,在中国神话中,龙是一种神圣的生物,被视为能呼风唤雨,掌控自然的力量象征,常与凤凰、麒麟等一起被视为祥瑞之兆。它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种幻想动物,被形容为气宇轩昂、威武智慧,代表着神圣、尊严和至高无上。
在古代,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不仅彰显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更是为了巩固和强化其统治权威。
我们作为华夏龙族后裔,自心中便生发出那种对龙的崇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更是外国人无法理解的。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我们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条条、一座座就是我们心中龙的化身,滋养孕育着一辈辈中华儿女。
在民间,更有千千万万关于龙的故事和龙的化身,比如老人们会把我们身边的河流水路称为水龙,把经年古道称为土龙,把水井称为龙宫,就连家庭用的水缸过年时都被贴上青龙大吉。
关于土龙,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霸州煎茶铺出了个王娘娘。被选进宫之前,她是一个头上长着秃疮,破衣烂衫的秃闺女。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皇上选上做娘娘,自己骑着一条大鲤鱼进了宫。
同时,当时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也做了个梦,梦见正南方向天门洞开,万马奔腾,有一位绝美女子骑着龙抱着凤迎面而来,飘然降落在自己身边。皇上不知此梦何意,于是找来太监总管为其解梦。大太监闻听此梦忙双膝跪倒,说:“恭喜万岁,这是玉皇大帝给皇上送娘娘来了,可派人去正南方向寻找,找到那骑龙抱凤之人。”于是派了一个太监,带了一队人马,向正南方向而去,结果找了几个月都毫无结果,皇帝盛怒之下杀了这个太监,但是依然是心里不甘。后来皇帝又派了另一位老太监带领一队人马继续查找。一日,众人来到霸州煎茶铺地界,正在为寻不到皇帝梦中娘娘而沮丧,担心回去杀头之时,忽见路旁一土墙上骑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姑娘,怀里还抱着一只大公鸡。近前一看,这个姑娘又秃又脏,还不时地傻笑傻唱:“树叶儿青,树叶儿黄,谁请我去做娘娘……”老太监一听,心想,世上哪去找真龙真凤啊,这土墙不就是土龙,这公鸡不就是凤吗?反正找不到,回去也是死,还不如听天由命,把她带回去交差算了,于是将秃娘娘带回了宫中。
谁知,当三天后大队人马回到了京城,一下轿子的瞬间,众人都惊呆了,下来的是一位倾国倾城,婀娜多姿,秀发盘头,体香四溢的绝代佳人。皇帝一见龙颜大悦,犒赏了老太监和众人。之后,娘娘深得皇上宠爱,并为皇帝生下了后来的熹宗皇帝朱由校。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有一些事或物跟龙扯上关系。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就蕴含着许多龙的内容。如粤菜中“豉豆盘龙鳝”,就是将白鳝切成段儿后用豉汁儿蒸熟,形如盘龙;鄂菜里“盘龙菜”就是将猪肉和鱼肉剁成茸后蒸熟,口感宜人;鲁菜“鱼跃龙门”通常用糖醋鲤鱼制作;而宫廷名菜“乌龙吐珠”便是由海参和鸽蛋、鹌鹑蛋组成,就连我们当地也有将鱼比喻成龙之说。
关于龙的成语还有许多,像龙腾盛世、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总之,龙被视为吉祥如意的化身,繁荣昌盛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