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美育赋能城市文旅融合发展

转自:沈阳日报

  □郑丽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作为青少年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作用斐然。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愈发注重文化内涵与审美体验的深度挖掘。改进学校美育,培育新时代正能量的“真美”青年,助力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塑造城市文旅品牌、提升全民审美素养意义深远。

  把牢美育的人民属性,织就“校——城”美育融合发展互通桥梁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的落脚点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美育要深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美育教育社会服务的可行性、普惠性和便捷性,实现美育资源的全民共享与文化传承。当前,城市文旅事业火热升级,在传统旅游产业焕新和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新时代青年凭借其澎湃活力成为城市文旅出圈的“神奇密码”。在淄博,他们是奔赴“淄味”烟火的先锋食客;在西安,他们化身古文化“说书人”,令十三朝古都在新潮追捧中重焕古韵荣光;在哈尔滨,他们宛如冰雪王国的“推介官”,助冰城文旅事业破冰出圈。他们是城市文旅的参与者,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也是美育教育的实践者。学校美育资源凭借其深厚学术积淀、创新创意活力及专业人才汇聚优势,精准对接城市文旅需求,实现校城双向互通赋能。通过将美育融入城市文旅场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也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文化深度与创新活力,让美育成果真正成为服务人民、赋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把牢美育的育人属性,构建“校——城”美育课程联动体系

  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部提出新时代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在学校教育的版图中承载着审美浸润、道德熏陶、灵魂塑造的重要使命,通过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将育人属性深植于教育实践之中,与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形成“校——城”美育课程联动体系。一方面,立足所在城市的文化脉络和旅游资源特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美育校本课程,将地方文化传承和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城市文化的“活字典”,在行走中传播城市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学校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分子,可选择开设城市文旅专题培训,为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和文旅从业人员等团体量身定制短期美育集训营或在职进修课程,开设旅游景观审美塑造、文化活动创意美学等专题。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案例剖析、实地采风与模拟演练,促使旅游服务从基础接待向文化沉浸式体验焕新转型,提高城市文旅吸引力。

  把牢美育的开放属性,塑造“校——城”文化传播矩阵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美育的机会,培养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使学生拥有“主动发现美的眼睛”。学校美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打破围墙,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与城市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开放、共享的文化传播生态。

  “引进来”即推进校园文化场馆“开放式”文旅共享。高校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厅常态化向所有学生和市民游客开放,周末及节假日延长开放时段,配套专业学生志愿者导览讲解,分享展品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演变,学校美术馆可举办城市主题绘画展,展示城市不同年代风貌画作,游客漫步校园即可沉浸式领略城市文化艺术精髓,校园文创商店推出含校徽与城市地标融合元素纪念品,拓展文旅消费新热点。

  “走出去”即深耕校外文旅“嵌入式”实践场所。在城市热门景区、历史街区、文创园区建立学校美育实践点,具有艺术设计特长的学生参与街区彩绘、景观小品创作,喜爱音乐的学生驻场街头表演和举办小型音乐会,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制作景区短视频、有声导览,用青春创意激活老街古韵、景区新颜,为城市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文艺活力,吸引游客“打卡”。学校美育成果也可借助城市文旅平台进行展示与传播,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等,将学生的创造力与城市文化活力相结合,形成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播矩阵。

  把牢美育的创新属性,催化“校——城”科研成果文旅转化

  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载体,更是创新思维的孵化器,通过与城市文旅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创意与活力。学校作为美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将艺术创新与科技研发相结合,推动美育成果向文旅应用转化。

  科技融合,推动文旅产品数字化创新。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出现,重新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新活力,让美育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依托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重建等技术,开发沉浸式艺术体验项目,让游客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智能化的文化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旅服务。高校与文旅企业合作,将艺术设计、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文创产品,如艺术衍生品、城市符号、文化IP等,既丰富了文旅市场的供给,也为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提供了新思路。

  学校美育赋能城市文旅发展是一场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持久战。从课程融合到实践落地,从成果转化到人才互通、传播拓展,每一步都需要校城双方凝聚共识、精细打磨、持续投入。强化学校美育改革,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双向提升,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美育赋能城市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