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全市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市上作示范。全市上下要锚定目标,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以文化人更好地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沈阳全面振兴,文化建设是重要支点、重要力量。近年来,沈阳加大高品质文体服务供给,文化精品频出,文体旅发展势头火热,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当下,沈阳已经进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阶段,越到最后关头,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凝聚精神的力量,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凝聚强大的合力。
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重要事业,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还要看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用好用活红色“六地”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持续擦亮“英雄城市”名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持续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沈阳故事。
要弘扬精神文明之风。聚焦文明培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弘扬榜样力量,培育沈阳高质量发展的“文明气质”。聚焦文明实践,做优“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擦亮沈阳人幸福生活的“文明底色”。聚焦文明创建,推进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让景区街区靓起来,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要力推文化惠民之举。实现沈阳全面振兴,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应有之义。沈阳有历史、有底蕴、有优势,是艺术创作的“富矿”。要加强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要实施“文化原创力”培育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沈阳文艺品牌。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在建设文化强市中作示范)
要凝聚文体旅融合之势。创新融合场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抓住筹办“十五冬”契机,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拓展“融”的深度;要精心策划细心服务,办好四季主题游文旅活动,提升品牌赛事综合效益,加大“融”的力度;要提供优质服务,完善便捷服务,营造整洁、优美、安全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舒心而来、满意而归,提升“融”的温度;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振消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可持续产业活力,呈现“融”的热度,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不断展现沈阳之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市上下要锚定目标,落实全会的各项要求,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市上作示范,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凝聚精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