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网络“卖惨”乱象如何治理?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卖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一直面临广泛争议。

  记者观察到,表面上,网络“卖惨”行为是吸引流量的营销手段,实质上是通过传播虚假信息非法获利,属于网络谣言的变种形式。

  如何杜绝短视频造假、直播卖惨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注意到,中央网信办曾于2024年7月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编造虚假“助农”“患病”等场景,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是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之一。

  网络“卖惨”现象不仅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公信力,也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通过“卖惨”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用户的共情情绪、博取同情,并且这类人设的运营成本和剧本的编写成本也很低。所以,基于平台没有对这些以流量为导向的算法推荐机制进行约束和调整,很有可能就会诱发卖惨的网络信息快速传播,一旦“卖惨”的网络信息与社会热点绑定,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快速登上热搜,也间接加速了这类信息的传播。

  此外,网络“卖惨”营销利用了公众的同情心获利,可能会影响社会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另外,一些打着助农旗号的虚假卖惨行为还会干扰正常的市场供求信息,从而损害农户和正规商家的利益。

  “对于这类‘卖惨’视频,直播平台也是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赵精武认为,切断网络“卖惨”营销的非法第一链,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卖惨”营销中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办法,在法律层面上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卖惨”营销的有效治理也离不开主管部门、平台和用户的共同参与,网络平台需要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和黑名单制度,避免用户通过频繁更换马甲等方式来规避日常巡查。

  此外,针对“卖惨”营销类的内容,平台可以考虑使用水印等提示词的方式让用户来辨别真伪,尤其是针对一些短期从事"卖惨"带货的网络账号,需要纳入平台重点监管账号对象的范围当中,提前进行信息内容的重点审核。        据央视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网络“卖惨”乱象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