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海口市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城市。这项试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何计划?在昨日举行的《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报告》专场发布会上,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宋延巍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2017年2月,海口被确定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2024年5月,海口入选国家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试点以来取得一系列成绩。”宋延巍介绍,海口市《以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入选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我省唯一案例;气候韧性社区北港岛和荣山寮实践探索备受国际、国内关注;通过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南方热带滨海城市实践,助力海口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口方案”。
为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海口市大力提升防洪(潮)排涝保障水平。2024年共投资约2.9亿元,完成长滨路等7个积水点改造项目,解决8个易涝积水点问题。同时,海口市持续加强供电、供水、排水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实现极端天气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运行。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正面袭击海口,该市有序启动“六停”措施,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3.8万人,全市无一小区被淹、无一在建工地发生重大险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海口市第一时间制定恢复方案,组建交通、供电、供水等共11个专项小组,抓紧修复受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设施,10级风圈离开29小时主城区500条道路全面抢通,7天商超市场全部恢复,海口适应气候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海口市正在加强海南能源交易大厦等重大工程节能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建设,积极推进清凉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打造清新凉爽、和谐宜居的“清凉城市”。2024年,海口市“口袋公园”数量累计达到174个。
下一步,海口市将进一步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健全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记者 王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