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鹿琳 通讯员 陈攀
春节以来,建邺高新区招商二部负责人邵帅奇忙碌异常。南京阿里中心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他的手机备忘录里,每天的“待办事项”多达数十条。
邵帅奇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小莫”服务专员。新城科技园综合体A2栋是他的“责任田”。“我们楼是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过渡办公的地方,楼内入驻阿里巴巴生态链企业及业务团队十余家。”他坦言,从事“小莫”服务后,自己和企业联得越来越紧、走得越来越近。“尤其去年以来,建邺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我们以阿里江苏总部载体为核心,实时跟进园区招商、做好政策匹配,不久前,已有知名头部企业入驻。”
在建邺,企业最熟悉的人叫“小莫”,最常说的“流行语”是“有问题,找小莫”。
早在2020年,建邺就以“建功立邺 到此莫愁”为寓意,提炼出“莫愁”服务理念,为区域重点企业高管配备“小莫”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发展过程中,园区逐步实现所有企业和楼宇“小莫”服务全覆盖。如今,建邺区每一栋楼宇一楼显眼的位置,都挂有“小莫”公示牌,包括姓名、服务电话、职责等信息,“小莫”走访楼宇企业后,收集的企业诉求实时在钉钉系统上填写形成小莫日记,“小莫”服务成为建邺营商环境最闪亮的名片。在2024年度全市作风建设满意度评议中,建邺蝉联各板块第一,“小莫”服务企业案例则获评全市作风建设十大案例之首。
全员“小莫”之初,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承担走访任务,建邺高新区不少工作人员倍感压力。改革服务体系,升级考核制度,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几经修改,《建邺高新区小莫考核管理办法》正式下发,《办法》明确了“小莫”的工作职责、季度日志量、个人考核评分细则,以及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分细则等。“小莫”的工作表现和绩效奖励挂钩,也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小莫”积极性的同时,推动“伙伴式陪跑”提质增效。
实践过程中,有“小莫”提出,不同企业的诉求多元复杂,有些诉求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改革再深化,建邺高新区建立“小莫吹哨 部门报到”办单机制,即企业的一般诉求由“小莫”快速对接,重难点问题则通过“吹哨”机制,相关部门联动、研讨出具解决方案。例如,去年小米南京科技园开园,小米集团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针对企业高管到南京就职后子女入学等问题,建邺高新区管委会携手区教育局、人社局等多部门加入“服务团队”,一站式解决相关诉求。
“小莫”与企业的伴跑是一场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2月15日,建邺高新区第四期“小莫”讲楼宇活动上,企业服务部“小莫”王卉获评“全能楼王奖”。“五年‘小莫’工作,倒逼我更懂企业,也更知大势。”她坦言,园区常态化组织的“小莫讲楼宇”练兵活动,既是一场业务能力的比拼,也是不同部门“小莫”互相学习的过程。去年,园区还特别编制、定期更新《小莫应知应会手册》,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学习充电,也为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小莫”在日常走访中收集到的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建邺区从区级层面统一协调攻坚。例如,聚焦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打造全市首家“公建公办托育园”;聚焦建邺高新区“业态空白”,协调多方力量打造“西城·夜未央”潮流休闲街区,推出24小时餐饮等潮流业态;聚焦企业“资源不畅”,举办莫莫下午茶、莫莫智汇派等活动,搭建辖区企业业务交流合作新场景,助力企业“发展莫愁”。
“小莫服务”还在不断提档升级。今年,建邺高新区特别提出,“小莫”在“脚步勤”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业务专”,走访企业时,要更加注重挖掘企业的上下游资源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等“价值线索”。建邺高新区企业服务部部长俞秀兰介绍,今年,园区正在调整“小莫”的考核方向,评估内容以激励为主,鼓励“小莫”在日常走访中挖掘企业的价值线索,园区招商等部门则持续跟进、精准施策,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期浇灌“阳光雨露”,从而在园区厚植一片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
“小莫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去年,中国电建集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准备落地建邺区,但工商系统跨省未打通,线上无法操作。河西中央商务区产业招商部“小莫”服务专员曾远多次前往北京朝阳区工商调档,将400多页纸质档案带回南京,周末加班加点手工录入;河西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协调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携手法院、银行、工商等部门进行跟踪服务,最终圆满解决工商调档、国资委产权登记以及股权解冻等问题,获得企业高度赞赏。
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202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新春第一会”擂响奋进战鼓,释放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建邺区将“小莫服务”做成了特色品牌。近日,建邺区还特别上线“AI小莫”,作为建邺区数字政务服务的统一客服,全新升级的“小莫”AI窗口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知识中枢”。
“过去企业咨询变更登记流程,需要人工检索多个文件,现在系统能自动关联《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材料提交规范》,30秒内生成定制化办事指南。”建邺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升级大幅提高了智能客服的专业度和响应效率,减少了人工客服的重复工作,也提升了企业与市民的服务体验。
实践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2024年,建邺区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速10%,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新增注册亿元以上企业46家、全市第二;纳税亿元楼宇增至47栋,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