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2025年春运已落下帷幕。据深圳铁路部门统计,今年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量近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创下历年春运新高。这一数据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以广深港高铁为支点的大湾区轨道交通正加速成型。
图为香港西九龙站,跨境旅客在进站上车。田恬摄作为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广深港高铁不断新增线路拓展“轨道动脉”版图,春运期间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8400余列,将香港与深圳、广州、北京、南昌、上海、长沙、武汉、桂林、贵阳、昆明、成都、汕头、厦门等内地93个主要城市紧密串联。今年春运,香港西九龙首次开行至武汉、西安、揭阳、汕尾方向动车组列车,新增北京、上海方向高铁智能动卧,形成“夕发朝至”的跨区域通勤新模式。
“以前回潮阳要5小时,现在2小时就能到家。”正在深圳福田站候车的陈琳感慨地说,随着列车班次加密,跨境探亲变得像“串门”般的便利。
随着路网的延伸,服务品质也在持续升级。记者在福田站看到,以“迎春花”服务品牌为引领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全面运转,“三语四通”服务岗、爱心接力圈等创新举措让跨境出行更显温度。为进一步提升跨境旅客的出行体验,深圳北站、福田站升级闸机识别系统,使得港澳通行证核验效率大幅提升。“福田站不断提升服务,努力打造‘湾区客厅’标杆。”据福田站客运值班员王浩洋介绍,配合优化的导视系统和“红马甲”志愿者引导,高峰期旅客进出站时间平均缩短15分钟。春运期间建立的失物招领联动机制,已帮助旅客寻回物品近200件次。
在硬件设施与服务品质双提升的基础上,“灵活行”“一签多行”等正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自2024年3月8日“灵活行”延长至深圳北站以来,春运期间的业务办理量实现了15.4%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大湾区日均跨城通勤人数已突破6万人次,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文化圈’覆盖人口超270万,政策赋能正催生‘同城生活’新图景。”深圳北站党群科科长郭成海表示,深港双城开行时间仅14分钟,穗港缩短至48分钟,这种时空距离的突破,正在重塑大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
目前,大湾区以广深港、京港澳两大通道为主的“人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已然形成。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区域要素流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今年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日均开行列数同比增长11.5%,这一变化使得“双城生活”日益成为常态,“多城一体”也逐渐成为现实。(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