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活报告
2月26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宣读2025至26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有关香港资本市场的计划确实值得留意,以下整理相关要点以供参考:
1、上市制度改革
(1)陈茂波表示,为配合最新经济趋势和企业需求,港府会审视上市要求和上市后的持续责任;检视上市规例和安排,改善审批流程;
(2)港府也会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以及检讨市场结构,包括首次提出研究设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
有媒体报道,有关项目是来自近年曾经成立的「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建议而制定,计划由公司筹备上市至退市后安排均提供配套,以扩大市场生态圈,港交所与证监会将持续推进这些项目。
(3)为进一步协助特专科技和生物科企筹融资发展业务,特别是已在内地上市的公司,港交所正积极筹备开通「科企专线」,便利有关企业的上市申请准备工作。香港证监会也会配合,令申请过程更畅顺。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有关专线会「手把手」解答有意上市的科企疑难,将有助缩短未来审批时间,预计主要受惠企业涉及「18A」的未盈利生科公司及「18C」的特专科技股,但亦适用于其他科技企业。消息人士又指,推进上市制度改革的各项目未有时间表,会「成熟一项推一项」。
2、交易机制改革
(1)港交所逐步引入交易后系统新功能,确保年底前技术上兼容T+1 结算周期。
(2)改善股市「手数」制度,让交易安排更符合股份流动性特质和投资需求。
有专家表示,改善「手数」制度对散户投资者有利,在调整仓位上容易很多,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也有利于发展量化交易。
3、进一步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1)内地及香港就就落实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全速进行技术准备。此外,港交所正推进单股多柜台安排,包括双柜台股票使用同一国际证券识别码,以提升交易结算效率。政府亦已就人民币柜台交易以人民币缴交股票印花税,进行准备工作,希望在明年提出立法建议。
(2)优化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包括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以及尽快落实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并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