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柏林银熊奖给了这部中国乡村四季长诗

转自:上观新闻

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一边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商业院线惊艳全球市场,一边是艺术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斩获奖项。

当地时间2月22日晚,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各荣誉揭晓。中国导演霍猛凭电影《生息之地》收获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银熊奖,成为内地首位获此荣誉的80后导演。影片以纪实般的镜头语言,回望了1990年代中国北方的乡村巨变。从四世同堂的李家生活切入,拍春耕秋收、婚丧嫁娶,展现人与土地的深厚牵绊以及人情人伦之暖。

电影《生息之地》剧照。

柏林消息传来,许多人注意到创作者与上海之间的多重缘分。《生息之地》由上影集团任第一出品方,在2023年被列入上影“新人新作”计划的重点片单;先后入围了“谢晋青年电影扶持计划”、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 YOUNG ×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即“Y计划”),并得到上影集团“鲲鹏计划”的重点关注。

值得一提,过去两年的创制过程,上海大学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看来,能以项目带动人才发展、以创作厚植人才的成长土壤,这对于电影之城上海,既是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体现,也是“在地化生产”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才与产业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建议,“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上海需要推进‘在地化生产’,进一步聚集创意人才,以更成熟的就业、产业链为青年影人成就梦想”。

献给创作者童年的影片

柏林首映前,《生息之地》发布了国际版海报。那是两幅不同季节的乡村生活图景:春天,一身素衣的小姨在麦田里为少年徐闯戴上孝帽,画面静谧又悠远;仲夏,男女老少于田间劳作的间歇聚在一起吃冰棍,质朴而温馨。时间在寒来暑往里流动,少年长大,乡村、土地、人的多重关系悄然改变着。这是一部献给童年的影片,它不仅是对故乡的温情回望,更是对一代人精神家园的温柔触摸。

影片《生息之地》海报。

2018年,《过昭关》在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和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奖。影片以全素人表演诠释了发生在豫东平原的一段祖孙情,在2019年公映时被评价“朴素又真挚”。与前作相似,这部《生息之地》依然聚焦土地,借由少年视角观察乡土中国;也依然把镜头对准大量没有表演经验的人们,力求真实还原30多年前的乡村生活。

电影《生息之地》剧照。

乡土是中国导演最熟悉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众多创作者的情之所系。柏林银熊奖给了这部中国乡村四季长诗——电影一年四次开机,在不同的季节捕捉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拍摄那些素人演员们讲着方言沉浸在宛如纪实般的往日生活里。从春天的青翠直到冬日飘雪,作者在一年四季的流转中致敬传统农耕文明,也融入他在时代变迁中对坚守的思考,“中国的乡村几千年来造就了中国人身上非常动人的品质,比如勤劳、善良、坚韧。”

向人才敞开怀抱的电影之城

手捧“银熊”,回看来路。《生息之地》叩开柏林大门之时,距离该项目的酝酿已过去近七年时光。早在2018年,霍猛交出《过昭关》后便着手新创作。只是,小众文艺片遭遇此后的全球电影产业低谷期,项目从被观望、被看好,到收获更多真金白银的支持,历经等待,直到上海给予关键性的一臂之力。2022年,金鸡奖电影创投大会为他颁发了电影市场创投板块“最具潜力导演”和“评委会优胜项目”两项大奖。彼时,上影集团向这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青年教师发出邀请,创作正式步入轨道。

影片监制之一徐春萍向记者回忆了一段往事。2023年11月,谢晋导演百年诞辰日,由上影集团、上海谢晋电影艺术基金会牵头,一场特殊的纪念仪式在青浦福寿园谢晋导演的雕塑前举行。“那天,上影厂的五代导演代表石晓华、江海洋、吴天戈、梁山、谢鸣晓、程亮等人齐聚,大家围在谢导的百岁生日蛋糕前,是对谢晋导演的致敬,更是对新一代电影人的勉励。”从《生息之地》被列入上影集团“新人新作计划”的重点孵化清单,到导演入围首届“谢晋青年电影扶持计划”,上影始终以开放姿态为青年导演提供创作空间与资源保障,全力打造精品之作。

电影《生息之地》剧照。

事实上,上海电影的惊喜收获远不止于此。邵艺辉在《爱情神话》《好东西》里钟情于讲述上海故事,申奥先后在电影《孤注一掷》、剧集《新生》中绽放才华,刘江江借《人生大事》把中国电影此前少有触及、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慎谈的生命课题讲出了治愈人心的温度,梁鸣的第二部长片《逍遥·游》在上海立项完片、业界扬名,上海追光动画的创作者们在《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中一次次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

“一批青年创作者集体亮相,说明中国新一代导演已逐步成熟并浮出水面了。”刘海波说,综合国力提升、社会开放度提升,都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更多表达机会。“上海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凭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充分尊重艺术家个性、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与创新性;也需要注重产业链的完善,让影视项目落地、凭项目吸附人才。”如此,人才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有梦可成真。

原标题:柏林银熊奖给了这部中国乡村四季长诗

栏目主编:邢晓芳 文字编辑:孙彦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柏林银熊奖给了这部中国乡村四季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