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实打实帮扶 心贴心服务

转自:河北法制报

□ 本报记者 鲍娜军

“人心齐,泰山移!驻村就是回家,咱和群众心贴心,拧成一股绳儿,领着大伙过舒心的好日子!”谈起驻村工作的感受,安会军心里有一股劲头。

安会军,是河北高速集团所属公司干部。2023年10月,得知省委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驻村历练的消息后,他请缨到曲阳县齐村乡五会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和乡亲们一起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真诚沟通

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驻村后,为尽快适应环境,安会军白天走访、晚上学习,很快和群众走到了一起。他把群众当自家人,群众也认可他是“村干部”,有事都愿找他念叨。

“他程家盖楼,对着我们家窗户开门,那就不成。”2024年8月,70多岁的杨大爷气冲冲地来到村委会,要求邻居小程拆掉加盖的小二楼,还要赔偿自己6000元。

安会军立即了解具体情况。原来,小程在家办箱包加工厂,要扩大经营,就在房顶加盖了一层车间房。工程干了两三个月,一直没意见的杨大爷突然出现了不满。

安会军明白,要化解两家的纠纷,就要先搞清楚矛盾的根源。“影响采光了?影响种菜了?到底影响咱家啥啦?”安抚住情绪激动的杨大爷,安会军开始了解详情。一连串的问题过后,杨大爷还是摇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安会军喊上村干部,一同跟着杨大爷回家实地调查。

原来,当地有门对窗不好的说法。小程因考虑加工车间防火安全,在后面开了一个小门,正对着杨大爷家窗户,犯了“忌讳”。“大爷,小程年轻不懂,不懂不为罪,原谅他吧!”弄清楚杨大爷的“心病”后,安会军开始跟两头做工作。一趟趟登门过后,杨大爷的心结慢慢地解开。最终,两人协商一致,握手言和,杨大爷不再要求小程拆除加盖的楼层,也不再索要赔偿款,两家重归于好。

逐户走访

把群众冷暖放进心里

驻村后,安会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走访了全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低保户,在进村入户普及政策和法律知识的同时,也把群众的冷暖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94岁的五保户王某,先后领养了一儿一孙。走访中,安会军得知一家人总是为了患有残疾的孙子的生活闹意见。安会军了解情况后,帮助孩子参加了“雨露计划”,孩子生活问题解决了,家庭和谐了。

50多岁的程某因车祸致残,一家五口生活困难。安会军了解到程家贷款放养42只羊后,立即按政策为其跑办申领“自主产业发展”计划,领取8400元补助,助程家解困。

今年1月初,80多岁的彭某家堆放的杂物不慎起火。在外开会的安会军得知消息后连夜回村,和大家一起买来被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第二天,他送彭某到其孙女家过冬,并悄悄塞给老人500元钱,还安慰老人:“放心过冬,村里的房子我们帮您修。”

为村口安装查看车辆交会的凸面镜,方便群众安全出行;为邻村幼儿园送去价值数千元的绘画读本,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美化全村道路环境,修整下水道,消除冬季路面积水结冰……

安会军说:“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他们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打通“造血”环节

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安会军深知:乡村振兴要“输血”更要“造血”,解决发展问题,引导村民转向内部“造血”是关键。

他协助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推动当地政府光伏产业帮扶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发挥扶贫箱包厂的带动作用,积极联系货源和销路,真抓实干,打通村民内部“造血”环节,为脱贫户和村集体增加收入。

一次,在与村党支部书记交谈中,安会军了解到村里有一块闲置场地,便与村党支部书记多方考察后确定引入香菇种植项目。他们先后3次到阜平县香菇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并邀请香菇种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联系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期投资10万元,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现在,香菇种植项目场地修整、消毒完毕,设备器材进场,种植备件具备,只等开春后上菌棒。在筹建阶段,10余名脱贫户进场务工,领取了6000多元劳务费。项目生产正常后,预计可为村里增加5万至8万余元收入。

“香菇种植第一阶段成功后,要扩大种植规模,铺开第二阶段生产;要请‘良将高参’,‘把脉’五会村土壤、人口实际,开辟第二产业,带动留守村民快步致富。”展望未来,安会军信心满满,他将与村民共同蹚出致富新路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实打实帮扶 心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