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昨天(2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发布会之“绿色副中心”专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力争成为绿色技术和场景的“集中首发地”,集中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伟龙介绍,“十四五”以来,城市副中心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一个定位升级”和“三个突破提升”。一个定位升级是指国家赋予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引领城市副中心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三个突破提升”则指城市副中心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突破提升。例如,在绿色发展能级上,城市副中心集聚了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优质绿色产业资源,推出了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地方标准、全国首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项目等一批首创范例。在全市率先建立区域层面绿电消纳工作机制,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实现100%绿电覆盖。
在绿色宜居品质上,城市副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探索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清洁运输等政策机制,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升。在生态环境质量上,PM2.5年均浓度大幅改善,历史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姚伟龙介绍,目前,市发改委正在联合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研究编制促进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支持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形成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产业集聚区,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新地标。
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过9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5个,占全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0%……会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鑫表示,“十四五”期间,建筑高品质发展已成为副中心新常态。“十五五”期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进一步支持推进城市副中心建筑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公共建筑能效分级;支持城市副中心区域内企业开展智能建造科技创新;组建智能建造联盟,积极吸纳城市副中心企业为成员单位;指导打造“一核两翼”的智能建造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巩固‘好’的态势要在重点领域降碳上持续发力。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是其中增长点之一。”姚伟龙表示,城市副中心还将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培育智能建造等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