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张铭哲
翠绿的藤蔓顺着牵引绳向上攀爬,上面挂着红润饱满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西红柿的清甜味道。走进阜新市清河门区河西镇六台村水果西红柿种植基地,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矿区。
“我们种的水果西红柿酸甜爽口,营养价值高,客户都喜欢吃!”忙着将摘好的西红柿打包装箱,赵春富的额头上满是汗珠。今年,基地种植的西红柿销售火爆,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有一两百人前来观光、采摘。
煤炭曾经是河西镇的支柱产业,随着周边煤矿陆续关闭,乡镇发展陷入困境,采煤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亟待解决。为找到新的出路,2018年,镇里决定在六台村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并找到拥有近30年种植经验的赵春富,带领村民探索转型致富的新路。
起步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六台村选择在原生态、高品质上做文章。“我们的西红柿都是自然成熟,不打催熟剂,摘下来就能吃;不打化学农药,顾客吃得放心,我们也卖得安心。”基地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西红柿在无化学干预的条件下自然生长,保障了果实的天然口感和营养价值。
然而,原生态种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赵春富坦言,湿度控制是难题之一。去年,由于湿度偏高,部分秧苗生长态势不佳,产量受到了影响。面对困境,有人提议使用农药挽救秧苗,却被赵春富坚决拒绝,他选择将长势不佳的秧苗拔掉重新种植。他说:“虽然成本增加了,工作量变大了,但保住了基地的口碑。”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许多老客户从外地订购,只为品尝这份原汁原味。
为了让更多的乡亲参与到这项致富产业中来,赵春富开设培训课堂,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六台村水果西红柿的名气越来越大,种植基地逐渐成为周边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挖煤到种果,六台村走上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