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我的“长江班列”拓荒笔记

转自: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2024年12月11日,第1800列“长江班列”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站开出,“长江班列”迎来1周岁生日。从我们设计之初估算的每年开行200列左右,到运行一周年近2000列的发送量,这个数据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回想2023年,长江三峡枢纽的过闸运量已经严重超限,这不仅阻碍了货物的出川,也影响了入川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

  当时,我们便开始构想能不能有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来打通这种瓶颈。

  绕过三峡“堵点”,让货物“坐火车”出川,抵达湖北后再下水走“长江黄金水道”。“长江班列”的构想,应运而生。有了构想,我们开始和国铁成都局成铁物流中心对接,最终,从“零散发货蜀道运营+铁路运输双方协作培育市场”到整列发运与散货加挂的组合方式,让组货发货的形式更加灵活。

  铁水联运方式,较原有水运线路缩短运行时间5天至10天,有效满足了适水货物的时效需求,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25年1月“长江班列”纳入图定班列,运输组织更加稳定、运输效率也更高。

  自开行以来,我们的“长江班列”不断扩展其服务范围,推出了“+江海直达”“+中欧班列”“+长江班轮”“+日韩班轮”等多元化联运产品。向东,“长江班列”串联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物流通道,形成便捷、高效的出海新通道;向西,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来自欧洲的货物在四川中转,又坐上“长江班列”到达长江沿岸。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班列”开行一年以来,通过整合长江沿线“路—港—地”各方优势资源,已合力为“长江班列”铁水联运通道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约2.6亿元。

  一年多来,我见证了“长江班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及多个“首次”:首次接续中欧班列、首次衔接江海直达船、首趟食用植物油绿色专列、入选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名单……现在的“长江班列”已经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本报记者訾谦、本报通讯员朱琳琳采访整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我的“长江班列”拓荒笔记